第四十七章 殿前竹草(外傳06)(1 / 2)

這蕭南笙名字雖起得風流倜儻,然而本人卻是長得有些邪氣,隻見劍眉之下,一雙眼睛細長如縫,鼻子不似尋常的中原男子那般寬厚,反而是窄瘦高挺,頗有些西邊沙棘族人的樣子,而鼻子下方的兩瓣薄唇,更是小巧精致得如同女人一般。再看其身材,這蕭南笙七尺不到,骨架細小,即使在一眾書生出身的中楚文官之中,也算得上是單薄瘦小的一列。而其服飾裝束,更是一身青衣布袍,不加錦繡,若不是腰纏五品官員的赤朱繡白鷳玉帶,恐怕更會被人誤認為一個貧寒士子。

蕭南笙三十出頭的年紀,中得狀元來,先是作為從六品的戶部員外郎在楚都資陽從事,而後在157年初,赴任北方原秦國的岐山中州司馬,卻也是因緣巧合躲開了157年中秋的那場帝都大火。而後,司馬玉秀率兵回京,收拾亂局之後登基稱帝,卻又恰逢帝都百官損失殆盡,新立中楚人才凋零,便將蕭南笙這個難得逃過劫難的狀元爺又請回了帝都,兩年不到時間,便擢升為正五品的官員。

而殿前參知這個職位,卻又與尋常五品官員大有不同,不僅是楚帝司馬玉秀的貼身文書,更可以說是皇帝的一個隨身智囊。但有軍機政務的要事,往往這個小小五品官員,要知曉得比諸多朝中重臣更早。

而蕭南笙此人,兩年時間不到,能從一個前朝的遺官成長為司馬玉秀身前的如此一個大紅人,若不是有什麼妖術邪法,那邊隻能說確有真才實學了,以致於民間多有街頭巷尾的議論,言道:

“木子百計今安在,但問殿前竹草聽。”

“木子”合而為一個“李”字,“竹草”則指代“笙”與“蕭”二字,這句傳言無非便是隱晦地指繼前朝的“百計書生”李淮安之後,當下在皇帝跟前出謀劃策之人,已經變成了中楚新朝的這顆冉冉升起的政壇新星——蕭南笙。

這蕭南笙既然擔此職務,則必定無論白天黑夜都需長伴君側,所以每日裏天光未曉,便到司馬玉秀的飛霜殿外聽候。而司馬玉秀武人出身,即使是身居帝位,但也從來都是信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坦蕩磊落得慣了,自然不把自己親手提拔上來的蕭南笙當作外人。

一見蕭南笙進來,司馬玉秀淡淡笑道:“這噩夢如此擾我,已是一年多,想我數十年征戰殺伐,見過死人不計其數,隻是這件事情,竟然還是這般地放不下,倒是讓你屢番見笑了。”

蕭南笙一聽,趕緊微微欠身,朝皇帝作了個揖,道:“陛下,微臣但做自己本分而已,隻知道陛下仁義,難忘舊情,隻不過星鬥移位,天地有變,還請陛下以中楚國是為重,切莫因前人的事情而傷了自己的身體。”

蕭南笙一番話雖說得上綱上線,司馬玉秀卻知道這實則是在寬撫自己,便朝蕭南笙招了招手,示意他的殿前參知再走上來些許,壓低了聲音問道:“叫你去找的人,可有什麼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