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佯兵之計(1 / 2)

佯兵之計大夥兒都用過,就連葉楚青這個大頭兵,也在巧奪安奚之時,在城外讓何挺進帶著弟兄們裝神弄鬼,扮成了白逢遠的銅丘大軍,去嚇唬安奚城中的蠻族守軍。

但是,就如同李源一所說獵鹿的法子,佯兵多用於攻擊敵軍時,吸引敵軍正麵的注意力,然而眼下眾人是要從這城中撤走,五六百人的兵力,就連斷後的人手都不一定充足,卻如何還能分出一支佯兵來,即使分出來,又要何用?去吸引蠻族大軍,然後其餘人從背後衝殺上去麼?

這麼點人馬,不是送死還能是作甚?

李源一卻胸有成竹道:“諸位,我既為這城中主將,斷然不會讓大家平白無故地去冒莫大的風險,我要設的這個草人,恐怕並非是大家心中所想,要讓咱們的將士去當,而是要用這安奚城,做他一個驚天動的大草人出來!”

李源一心中早已篤定,既然要放棄這好不容易才拿到手的安奚城,則等於將幸存的楚軍徹底暴露在蠻軍的麵前,失去了城防優勢,六百人的兵力要是和蠻軍野戰,恐怕還不夠蠻子當作下酒菜的。

那麼,要實現李源一率領楚軍借道滸穀城與沅江城之間的水道,一路往北到達寧洱的計劃,最關鍵的一點便在於讓自己不要碰上蠻軍即可。

但是,既然按照那個叫風信子的蠻族女祭司所說,蠻軍留下來的是斷後的部隊,而不是攻城的部隊,那麼,斷後的軍隊自然還是很可能像之前伏擊羅炳權一部那樣,是埋伏在暗處的。我在明,敵在暗,那事情就更加簡單了,隻要把這個利害關係轉換一下,變成我在暗,敵在明,那不就萬事大吉了嗎?

當然,那個蠻族女祭司的話也不可全信,甚至也有可能,這女人完全是誆騙自己,隻為了自己出城之後,能夠借機逃脫,不過即使如此,李源一也認為楚軍完全應該去搏這一把,事實上,他覺得既然蠻軍能夠把羅炳權一部殲滅,那謝意之前所說的另外兩路援軍也很有可能凶多吉少。傻等在安奚城中,不過是數著日子等死罷了,中楚的好男兒,可斷不能活得這般窩囊。

縱使是死,也一定要轟轟烈烈地去死在沙場之上!

李源一的計劃很簡單,就是要讓安奚城變成那個吸引蠻軍注意力的稻草人,而六百楚軍,則可以借機,從蠻軍的眼皮子底下去溜走。

戰爭其實就是一場博弈。如何用最少的砝碼,去交換最大的利益,就是為帥為將者應該去考慮的事情,楚軍如此,蠻軍亦如此。

接下來的三日,李源一盡遣軍中好手,分出各門,往東西南北各個方向去探聽敵情,直把安奚城周邊方圓二十裏內翻了一個底朝天,雖然出城的將士冒著巨大的風險,但是換回來的情報卻是很有價值的——周圍的確已經沒有了蠻軍。

李源一初步確認了風信子所說的話並非虛言,先前那批與羅炳權交手的蠻子,很有可能是斷後部隊,否則,沒有道理在取得這麼大的戰果之後,不趁勝追擊來取安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