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白話錢荒:讓你看懂錢的秘密(1 / 1)

白話錢荒:讓你看懂錢的秘密

聊生意

作者:新財

所謂“錢荒”,簡單講就是銀行答應借給別人錢,但發現手裏沒錢了,於是銀行之間開始互相借錢。可問題是大家都缺錢,要麼借不到,要麼就要花高利率借。於是就成了錢荒。

(注:本文因通俗起見,存在某些不嚴謹之處,專業人士切莫較真。)

一、貨幣的秘密

——現金隻占貨幣的6.3%

錢有很多種表現,並不隻有我們通常拿在手裏的現金那麼簡單。認真想一想什麼東西是可以當錢花的。首先,我兜裏的人民幣現金肯定是可以當錢花的,它們隨時掏出來都可以買東西。接下來,銀行裏的活期存款,雖然不能直接從兜裏掏出來花,但也可以直接找ATM取現或用網銀付款,花起來仍然非常方便。然後,還有定期存款,這個花起來更麻煩一點,但也不費勁,隻要放棄定期利息,隨時可以轉成活期存款去花。

以上三種,就是我們認為可以當錢花的東西——貨幣。現金對應的指標叫M0,M0加上活期存款就是M1,M1再加上定期存款就是M2(請牢記本文關於金融知識的描述都是不嚴謹的,準確定義請參考《貨幣金融學》)。

下麵是一個常常讓普通人感到驚奇的事實:現金隻是錢的很少一部分。以人行《2013年1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為例,咱們整個國家的M0是6.25萬億元,M1是31.13萬億元,M2是99.21萬億元——現金隻占貨幣的6.3%。

那麼,除了現金以外,剩下的那麼多錢是從哪裏來的呢?答案讓普通人吃驚——大部分貨幣是銀行創造出來的。

二、銀行造錢的秘密

——現金以外的那麼多錢怎麼來的

再回想一下M0、M1和M2,分別是現金、加活期和加定期。當我們(可能是個人也有可能是企業)把錢存進銀行,不管是活期還是定期,統統都屬於貨幣。然後銀行拿上這些貨幣,會去放貸款。但是人民銀行認為,銀行把別人的錢都拿去放貸款,風險太高了,得留一部分放在人民銀行——這個比例是20%,剩下的80%才能去放貸款。

我們假設一個非常理想化的世界,大家的錢都存銀行,銀行有多少錢向外貸款多少錢,這樣會對貨幣總量造成什麼影響呢?

比如,一開始咱們國家總共有100元的現金,存到銀行之後,你的100元存款仍然是貨幣,但同時銀行可以向外貸款80元。之後,拿到80元貸款的人又把錢存到銀行,這時社會上不僅多了80元貨幣,銀行又多了64元(80元的80%)可以向外貸款。於是,這64元又會變成銀行存款,同時讓銀行多了51.2元(64元的80%)可以向外貸款……如此這般,100元的現金,在經過銀行貸款的“貨幣乘數”效應之後,就變成了500元的貨幣總量(100元除以20%)。

以上的計算是不嚴謹的,隻是想讓各位明白,大部分貨幣都是由銀行創造出來的,並不是印刷出來的。

在搞清楚錢是什麼以及錢從哪裏來之後,我們再看看鬧“錢荒”的銀行間市場在做什麼?

三、銀行借錢的秘密

——“隔夜拆借利率”的飆升

關於“錢荒”的報道中常常提到銀行間市場“隔夜拆借利率”的飆升,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可以把銀行間市場理解為人民銀行帶著其他銀行一起過家家。人民銀行是大管家,對商業銀行有很多要求,比如咱們之前提到的存款保證金。銀行為了多掙錢,沒什麼收益的現金要盡可能少,收益比較多的貸款要盡可能多,這樣就使得銀行自己手裏的現金總是或多或少。現金留多了比較虧,現金留少了要被人民銀行“修理”,所以現金多的銀行就會把錢借給現金少的銀行,時間通常隻是過一夜而已——這個隻借一夜的錢的利率就是“隔夜拆借利率”。

這次“隔夜拆借利率”飆升,是一些中小銀行短借長貸,然後突然發現從其他銀行借不到錢了。現金多的國有大銀行一看風頭不對不敢往外多借錢,於是就提高利率,把一些小銀行嚇跑。結果就導致一些小銀行資金吃緊,被媒體炒作為“錢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