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盛世大唐被滅以來,華夏大地上依次出現了大量國家,後人把這一時代稱為五代十國。這一時期,國家與國家之間,戰亂頻發,民不聊生。人們極度渴望有能人之士,把全國統一,結束了這已半個世紀之久的亂世。
而這個救星出現了,他就是郭威,隻是天妒英才,讓他過早的離開了,否則,就應當是他統一了這紛亂的華夏,而不是什麼宋太祖趙匡胤。在他之後便是五代十國第一明君世宗柴榮繼位,後者的才能比前者更厲害,可也年級輕輕,就丟了性命,統一神州的宏願還沒有達成。
公元954年正月,郭威病重。他自己知道難以恢複,便囑咐柴榮(日後的周世宗)說:“我不行了,你趕快替我修建陵墓,不要讓靈柩留在宮中太久。陵墓務必從簡,別去驚動,擾害百姓,不要用許多工匠,不要派宮人守陵,也用不著在陵墓前立上石人石獸,隻要用紙衣裝殮,用瓦棺作槨就可以了。安葬後,可以招募陵墓附近的百姓30戶,蠲免他們的徭役,讓他們守護陵墓。陵墓前替我立一塊石碑,上麵刻幾句話,就說我平生習慣於節儉,遺詔命令用紙衣瓦棺。”又告誡郭榮說:“我從前西征時,見到唐朝帝王的十八座陵寢統統被人發掘、盜竊,這都是由於陵墓裏藏著許多金銀財寶的緣故,而漢文帝因為一貫節儉,簡單地安葬在霸陵原上,陵墓到今天還完好無損。”
郭威咳了好幾聲,又接著道:“你到了每年的寒食節,可以派人來掃我的墓,如果不派人來,在京城裏遙祭也可以。但是,你要叫人在河府(今HB省河間縣)、魏府(今HB省大名市東南)各葬一副劍甲,在澶州(今HN省ZY縣)葬一件通天冠絳紗袍,在東京葬一件平天冠袞龍袍。這件事你切不可忘了。”接著,他大封群臣,命柴榮繼位說:“我看當世的文才,莫過於範質、王溥,如今他倆並列為宰相,你有了好輔弼,我死也瞑目了。”當晚(壬辰日),郭威病死於汴京宮中的滋德殿。死後廟號為太祖,諡曰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
人們都以為郭威是病重而死,可真正死因,卻被隱瞞了下來,原來就在郭威病重的前一星期晚,有人竟然躲過守衛的排查,溜進了郭威的寢宮。
那日,黑夜漫長,無心睡眠的郭威,閑的無事,便起身,叫來侍女伺候更衣。金黃色的大龍袍,穿著身上,精神抖擻,來到了自己的書房。
郭威的書房,除了,一些雜學書籍,和大臣的奏折之外,就再無其他事物了。可不巧的是,黑夜裏,一個黑色身影早已躲藏在內。畢竟書房,很少有人來這裏巡視。侍衛們隻要打開書房門,用燈火照一照,就走了,根本不會走進來詳查,這是規定。畢竟這紛亂的年代,萬一有人竊取重要情報怎麼辦,所以侍衛們盡量不接觸書房,避免麻煩事纏身。這就叫做不作為吧!
話說,待在皇帝身邊的侍衛們怎麼會這樣呢。原來,前朝後漢隱帝在世時,曾經因為軍情泄露,而讓前方軍隊大敗而歸,事後,隱帝大怒,一查,原來是有侍衛進過書房排查良久,然後就把這名侍衛給株連九族了。
所以,久而久之,這一習慣這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侍衛排查皇宮之時,軍事重地少接觸,還是保住小命最為重要。
“陛下,現在,已子時過了好許,為何半夜醒來,想來書房。我還以為……”說話的是一名女子,是郭威的侍女小茹,照顧好皇帝的衣食起居是她的職責。
走在半路上的郭威,愣了半宿,然後轉身,對著自己身邊的這位侍女道:“今天,你怎麼敢跟朕說話了,這是了不起的進步啊!”郭威雖是五十歲的年紀了,正直耄耋之年,但卻有頑童之心,再加上他平易待人,所以即使當上皇上的他,在一些親近的人麵前,並沒有擺弄自己皇帝的架子。
“哪有啊!”小茹的心裏小兔亂撞,眼色都有點迷離。
“小茹,也有這麼可愛的一麵啊!”郭威笑著說道。
“你就在外麵守夜吧,我在裏讀書,切勿打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