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八千對十萬?!(1 / 2)

兵發青州,說的非常霸氣,但當時曹操雖手裏有兩萬兵馬,但要留下很大一批精銳來守住大本營,防止其他諸侯或者李傕郭汜圖謀不軌。於是,到了發兵的時候,號稱三萬大軍,其實隻有八千人馬。

當曹操的軍馬到達兗州時,濟北相鮑信冒然進軍已經被勢大的黃巾軍所擊殺了。消息傳來,中軍憾然。

“未戰先敗,此戰於我軍不利啊!”荀彧在一旁皺眉道。

“濟北相鮑信不是那麼不堪一擊的,這夥黃巾軍到底有多少人馬?”曹操問著一旁的荀攸。

荀攸猶豫了一下,道“不瞞,主公,此次黃巾軍勢大,據探子來報,至少有十多萬的兵力。”

“十多萬?我們才八。。。”小淼驚叫著,剛要說出自己部隊的真實兵力之時,看了一眼一旁的曹操,趕緊捂住自己的嘴巴。

想了一下,曹操道“先安營紮寨,多派斥候探明虛實,咱們總不能一戰不打就跑吧,而且此次我們是領了聖旨而來,全天下人都在看我曹孟德的笑話呢,就算是崩掉了門牙,我也要把這塊骨頭給啃下來!”

“得令!”眾軍一看主帥如此意氣風發,不由的信心大增。

這次這幫勢大的黃巾軍,也就是後來的青州兵了。

青州兵的來曆,《三國誌·武帝紀》是這麼說的:“(初平)三年…………追黃巾至濟北。乞降。冬,受降卒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收其精銳者,號為青州兵”。

從文中對黃巾軍歸降曹操的態度用了“乞降”二字,看得出,黃巾軍的投降是無條件的。那麼,這個投降黃巾軍被曹操的攻勢徹底震服了呢,還是為了自保采取的權宜之策?從後來,青州兵為曹操打天下殊死效命的史實看,這個投降絕不是權宜的一時自保,而是被曹操的攻擊徹底震服了。那麼,黃巾軍就該為曹操死心塌地的死戰了。但是,同樣在這個《武帝紀》中卻有這樣的記述:

“會張邈與陳宮叛迎呂布,郡縣皆應。荀彧、程昱保鄄城,範、東阿二縣固守,太祖乃引軍還。布到,攻鄄城不能下,西屯濮陽。太祖曰:“布一旦得一州,不能據東平,斷亢父、泰山之道乘險要我,而乃屯濮陽,吾知其無能為也。”遂進軍攻之。布出兵戰,先以騎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陳亂,馳突火出,墜馬,燒左手掌。司馬樓異扶太祖上馬,遂引去。”

這段文字說的是曹操殺了邊讓後,兗州士族們以張邈、陳宮為首勾結呂布群起反叛曹操的事情。曹操與呂布先接戰時,呂布騎兵攻擊青州兵。青州兵潰散,曹操墮馬左手被燒傷的事情。

從文中,我們看到的是青州兵與“乞降”後必然為曹操死戰的迥異的表現,竟然不肯為曹操死戰!這一段曾讓某家左右看不懂了許久,為什麼?難道是青州兵是一群烏合之眾?這個不可能啊,青州兵的主力——青州黃巾軍在初平三年歸降曹操時,上距黃巾軍主力被鎮壓時隔8年之久,在這8年中,屢遭官軍與各地士族豪族武裝攻擊,如果他們沒有相當強悍的戰鬥力,如果真的是青州兵是一群烏合之眾,那麼他們早就垮了,哪裏能堅持8年之久?再者,青州兵是曹操從百萬青州黃巾軍中“收其精銳者”編組而成,這個戰鬥力絕對非同小可,況且人數眾多,更有曹操這個大軍事家指揮,哪裏會被區區呂布軍隊一舉擊潰?

不過,把視線從《三國誌·武帝紀》移開,考量一下黃巾軍的來曆就不難理解了。首先,黃巾軍並非普通的為生存揭竿而起拚死一搏的農民起義軍,這支聲勢浩大的義軍是有鮮明、崇高的政治目標——推翻東漢指引的。黃巾軍在起義之初就喊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鬥爭口號,這支軍隊的奮鬥目標就是要推翻摧毀那個朽爛的東漢政權。換言之,黃巾軍是反漢的,不管是黃巾軍主力,還是剩勇猶存的黃巾軍殘餘,他們與那個朽爛的,隻剩下空殼的東漢政權是不共戴天的死敵。作為黃巾軍殘餘的青州黃巾軍對於反漢也是毫不含糊的。所以,盡管青州黃巾軍投降了曹操,但是,對於曹操這個東漢的高官還是心存疑慮,對於曹操的擁漢的政治立場是絕對對立的!他們並不想為曹操擁漢的政治主張拚命。所以,與呂布甫一接戰就潰散奔逃是情理之中。

如果說青州兵與曹操的政治主張是隱伏著,未見文字表述的話,那麼,汝南黃巾軍在官渡之戰中,堅定的站在反漢的袁紹一邊,那就是個最明確的硬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