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這時候少尉才終於吐出心中的一口氣——他竟然真的做得到!
他選擇了站在李真一邊,另一些人選擇站在李真的對立麵。其實這中間沒什麼本質性的差異,歸根結底就隻是因為那些人對於前途和命運的憂慮。少尉認為李真可以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而另外一些人認為他們可以“力挽狂瀾”。無論哪一方的心中都沒有絕對的把握,隻能依據自己的常識以及長年累月積聚的經驗來判斷。
因為在這些人當中,的的確確罕有人對帝國忠心耿耿,真的是因為“自己身為帝國軍人”而反戈一擊。
隻不過很多人沒有想到自己的運氣好得出奇,而另外一些人也沒有想到自己做出的決定錯得離譜。
因為那僅僅是“依據常識”所作出的判斷。
然而這個人似乎並非一個依據常識便可以揣測的人。
隻不過少尉的心中仍有一個疑問——如果這便是李真、是他的“本性”的話……
為什麼不少人對他的評價是“溫和倔強”?
這是兩個聽起來有些矛盾的詞語,但這種對比幾乎在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會出現。不過那種情形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有著某些聯係,而並非像現在一樣。
就比如之前在將軍府的樓頂上——他真的就殺光了每一個人。
而眼下叛軍已經潰逃,他卻在銜尾追擊——似乎一個也不打算放過。
他真的是在“窮追猛打”或者“趕盡殺絕”……這似乎已經遠遠超出了在一場戰爭當中所該行使的必要措施,而是變成了某種極具個人情感的特定行為。而且這種行為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被稱為“殘暴”,但他偏偏又在三十多分鍾之前給了那些人最後一個機會……
少尉感到自己對那位少將的印象變得有些模糊起來,覺得他的影子在自己的心裏漸漸被鍍上一層冷色與血色。
於是就在這時候,他透過裝甲車那狹小的車窗看到了李真的身影。
李真是從前方一棟三層矮樓之後轉出來的。他的手上提了一個什麼東西,看起來有些發黑。少尉微微眯起眼睛盯著那東西仔細看了一眼。
並非他的好奇心旺盛,而是因為他意識到那是什麼了。
一顆人頭。
隨後他看見李真往自己這裏瞧了一眼,抬腳從街道上的屍體之間走過來。這裏有一輛裝甲車,自然醒目。而車後的那些士兵則在試著搜索殘敵,以防被躲在某處的“叛軍”打了冷槍。
少尉愣了兩秒鍾,隨後一個激靈,狠狠在副車長背後拍了一下子:“跟他說,我們是友軍!”
但是在副車長反應過來、打開艙蓋之前李真就已經停下腳步,朝他們招了招手,然後將左手裏提著的那人頭丟在不遠之前的平地上。
這種時候少尉甚至已經顧不得繃裂腿上剛剛處理過的傷口,咬著牙鑽出車去。便看到李真向他微微一點頭,又朝地上的人頭瞥了一眼:“這人,你認不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