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四個打心底裏喜歡這個機靈且有膽色的小鬼,根本沒打算瞞著他,於是大牛笑著跟他簡單講了一遍秦皇陵的真假疑雲,這小子才瞠目結舌的明白了怎麼一回事。
簡單吃過速食之後,眾人開始動身向目標岐山奔去。我們也曾勸過小伍子讓他拿著火蟻跟錢乖乖回家,可這小子頑性上來,誰的話都不聽,非要跟著去一看究竟。我們拿他沒辦法,隻得告訴他,“如果真的發現了秦皇陵,你就在外麵給我們把風,千萬不要進去。”秦皇陵的機關陷阱該是數不勝數,我們實不敢讓小伍子跟著進去送死。至於火蟻,自是小伍子隨身攜帶。
山路的崎嶇難行正是在於它的不可估量性,即使你看它就在眼前,可實際走起來卻發現它其實遙不可及。岐山就是此種情況,我們本以為轉瞬即到,結果卻苦苦走了三個多小時才來到山底。
在觀陵台上俯望時原本不起眼的岐山,等我們真正來到其腳下,才發現它的威嚴與聳挺。以岐山的氣勢,始皇帝在此安眠也不算得屈尊了。
接下來的事便是要找尋秦皇陵的具體位置了。這處岐山占地極廣,想要從這裏找到秦皇陵的入口著實需要費一番功夫。我們五個又花了半個多時辰圍著岐山轉了一圈,可眼裏除了冰冷的石塊之外,再沒其他有價值的發現,甚至連洛陽鏟都沒有下鏟的地。眾人一時不知所措。
沉寂片刻,沈麟皺眉道:“我們把時間倒推一下,秦始皇當年下葬的時候必然是風光體麵的被從屬抬進陵寢,這樣來看,岐山周圍必定有一條直通墓室的寬敞墓道,隻不過事後被掩蓋而致我們難以發現罷了。”
於是眾人的注意力不再單一集中在岐山上,而是擴展到了山體的四周。可是一直折騰到臨近正午,仍毫無發現。我也好幾次試圖用分金定穴的辦法找出秦皇陵的位置,結果都是無功而止。而對於是否要登上山頂察形觀勢,沈麟說沒有必要了,因為像建造秦皇陵這種浩大的工程是不可能仿效周厲王那樣將墓道開在山頂上的。
今天的陽光格外明媚,盡顯秋日的清高氣爽,可眾人卻提不起一點興趣。小伍子見我們一幅失落態,天真說道:“這還不容易嗎?秦皇陵一定在岐山的下麵,我們隨便找個地方打洞進去不就完了?”
我苦笑著搖搖頭,“我們也知道秦皇陵是在岐山腳下,可這裏遍地都是堅硬的石頭,怎麼打洞進去?再說了,我們都不知道秦皇陵的深度跟具體位置,萬一真如史書記載,始皇帝是‘穿九泉而葬’的話,我們不知要挖到猴年馬月。”九泉原本是指陰曹地府,‘穿九泉’豈不是比地獄還要深?
小伍子聽完我話低頭不語,過了一會又說道:“如果有現成的通道供我們使用,那不就迎刃而解了?”
“現成的通道?”我滿頭霧水的看向這小鬼,難道此處還有我們不知道的密道存在?
小伍子似乎沒有底氣,小聲回道:“不知道我們來時進去的那個地下要塞是否通過這裏,反正在方向是通向此處的。”
我身子一震,顯然忘記了這條詭秘的地下要塞。照要塞的規模來看,其長度不會太短,另外基於戰略上的考慮,侵華日軍定會鑿通一條貫穿太行的要塞,以便為日軍西進築成一條人力及資源的地下補給線。真是這樣的話,我們豈不是就有了一條現成的通往岐山底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