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譯中國短篇小說集)小引
在中國,小說是向來不算文學的。在輕視的眼光下,自從十八世紀末的《紅樓夢》以後,實在也沒有產生什麼較偉大的作品。小說家的侵入文壇,僅是開始“文學革命”運動,即一九一七年以來的事。自然,一方麵是由於社會的要求的,一方麵則是受了西洋文學的影響。
但這新的小說的生存,卻總在不斷的戰鬥中。最初,文學革命者的要求是人性的解放,他們以為隻要掃蕩了舊的成法,剩下來的便是原來的人,好的社會了,於是就遇到保守家們的迫壓和陷害。大約十年之後,階級意識覺醒了起來,前進的作家,就都成了革命文學者,而迫害也更加厲害,禁止出版,燒掉書籍,殺戮作家,有許多青年,竟至於在黑暗中,將生命殉了他的工作了。
這一本書,便是十五年來的,“文學革命”以後的短篇小說的選集。因為在我們還算是新的嚐試,自然不免幼稚,但恐怕也可以看見它恰如壓在大石下麵的植物一般,雖然並不繁榮,它卻在曲曲折折地生長。
至今為止,西洋人講中國的著作,大約比中國人民講自己的還要多。不過這些總不免隻是西洋人的看法,中國有一句古諺,說:“肺腑而能語,醫師麵如土。”我想,假使肺腑真能說話,怕也未必一定完全可靠的罷,然而,也一定能有醫師所診察不到,出乎意外,而其實是十分真實的地方。
一九三四年三月二十三日,魯迅記於上海
(本篇在收入本書前未在報刊上發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