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裏描寫的寶黛愛情,並不是什麼抽象的異性吸引,而是包含著深刻的社會內容。曹雪芹是從地主階級興衰盛敗的曆史命運著眼來描寫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關係的,他將這個愛情的發生、發展和悲劇結局,同這個貴族之家的衰敗沒落過程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是《紅樓夢》愛情描寫的一個突出特點,為前代所有描寫愛情的小說戲曲所不及的。
曹雪芹在賈寶玉、林黛玉叛逆思想的發展中描寫他們的愛情,又在他們叛逆思想和愛情的發展中表現封建家族的衰亡,因此,叛逆思想、愛情、封建家族的衰亡,這三方麵,便不可分割地有機地組織於《紅樓夢》的藝術情節之中。《紅樓夢》的愛情描寫完全突破了傳統小說戲曲中那種郎才女貌、一見鍾情的老套子,其結局也不再是千篇一律。
千篇一律的夫貴妻榮的大團圓,而是一個具有深刻思想意義的社會悲劇。
寶黛愛情是封建末世一對地主階級叛逆者的愛情,它在衰敗沒落的封建社會各種錯綜複雜的矛盾中產生,又在這些矛盾的發展和激化中被毀滅,而它的毀滅又預示了封建製度的必然滅亡。
地主階級雖然沒落了,然而賈寶玉的對立麵畢竟還是一個強大的勢力。這個孤獨的反抗者,除了在那些被壓迫的純潔的女孩子身上得到一些生活的樂趣和精神寄托以外,還更需要同情與支持,需要一個與他有共同的思想、願意走共同的人生道路的伴侶。他終於找到了林黛玉。在那個令人窒息的黑暗王國裏,寶黛二人可以說是“心有靈犀一點通”,互引為心心相印的知己。
林黛玉確實比她同時代的一般貴族婦女的思想要高出一籌。她無視“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道德規範,喜歡讀書寫詩,表現了出眾的才華。他跟賈寶玉一樣,最愛讀《西廂記》和《牡丹亭》等統治者不許看的“邪書”,從中呼吸到新鮮的空氣,以致一些曲詞爛熟於心,說話時竟不自覺地脫口而出。她愛賈寶玉,期望著能跟他結合,但卻從不勸他去讀書應舉,立身揚名。在她身上聞不到一般貴族婦女常有的那種夫貴妻榮的庸俗氣味。思想上的一致:對於人生道路的共同的認識和選擇,是他們愛情的堅實的基礎。
曹雪芹著意表現寶黛愛情共同的叛逆思想基礎,在藝術上是獨具匠心的。
這種由思想上的息息相通而產生的愛情關係,在三十二回中有著極為出色的描寫。小說通過人物關係和對話,鮮明地揭示出,因為薛寶釵喜歡說“仕途經濟”一類的“混賬話”,寶玉才跟她“生分”;而林妹妹從來不說這種“混賬話”,才深得寶玉的敬重。之後,有一段在中國古典小說中極為罕見的人物的內心獨白,表現了林黛玉在證實了寶玉對她的愛情以後,那種“又驚又喜,又悲又歎”的複雜的心理活動。接下去,便是二人直接的愛情的吐露。當兩顆心靈契合之時,二人都是怔怔的,你望著我,我望著你,萬句言語吐不出半個字。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這段描寫之所以深刻動人,像當事者林黛玉所感受的那樣“如轟雷掣電”、“銘心刻骨”,讀後使人不能忘懷,就在於它十分真實地表現了兩個叛逆者的靈魂的共鳴。
除了這種比較集中的描寫以外,作者更多是通過豐富而真實的細節描寫來展示。第二十八回,寫賈寶玉要看薛寶釵左腕上籠著的一串紅麝串子。寶釵因肌膚豐澤,一時褪不下來。寶玉在一旁看著那雪白的胳膊,不覺動了羨慕之心,暗暗想道:“這個膀子,要長在林妹妹身上,或者還得摸一摸,偏生長在他身上。”這是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細節。它不僅真實地表現了賈寶玉在愛情生活中那種合乎貴族公子身份的心理和習性,更重要的還在於它說明了賈寶玉愛林黛玉絕不是一見鍾情,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比較和選擇;而選擇的標準也不再是郎才女貌,而是內在的精神和思想。盡管薛寶釵“比林黛玉另具一種嫵媚風流”,但是賈寶玉最終還是雖然不無惋惜卻很堅決地舍棄了她,而選取了林黛玉那與他發生共鳴的風神靈竅。這個表麵上是那麼平凡乃至近於瑣碎的生活細節,卻是那樣自然又那樣真實地揭示了賈寶玉在選擇愛情的過程中那種包含著深刻的社會內容的心理活動。它既表現了作家傑出的藝術才能,又表現了作家對生活的深刻認識。這樣的細節,是隻有像曹雪芹這樣的藝術巨匠才寫得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