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雅詩歌曲(2)(1 / 3)

乃諭乃止,蔡有厚喜。完其室家,仰父俯子。(劉夢得《嘉話拾遺》言:柳八駁《平淮西碑》雲:左餐右粥,何如《平淮夷雅》仰父俯子。又雲:韓碑兼有帽子,使我為之,便說用兵討叛。)汝水氵雲々,(音雲,水流轉之貌。)既清而瀰。(渺瀰,水貌。瀰,一作夷。)蔡人行歌,我步逶遲。(逶,於危切。潘曰:《詩》作倭,周道倭遲,注雲:曆遠貌。)蔡人歌矣,蔡風和矣。(風,韓作人。)孰飇蔡初,(飇,盧對切,一作類。)胡畃爾居。(畃,牛列切,又五計切。不安貌。《周禮·牧人》:毀事用龐。故書毀為畃。《釋音》:丘例切。《揚子》:剛則畃。音五計切。今此謂杌隉不安,字當作舮,音五結切,不安也。《書》作杌隉。)式慕以康,為願有餘。是究是谘,皇德既舒。

皇曰谘愬,裕乃父功。(裕,大也。)昔我文祖,惟西平是庸。(愬父晟事德宗,平朱泚之亂,功居多,封西平王。庸,用也。)內誨於家,外刑於邦。(刑,典刑也。)孰是蔡人,而不率從。

蔡人率止,惟西平有子。西平有子,惟我有臣。疇允大邦,(《漢書》:疇其爵邑。疇,等也。蔡平,以愬檢校尚書左仆射、襄州刺史,充山南東道節度、襄鄧隋唐複郢均房等州觀察使。一本允作亢字。)俾惠我人。於廟告功,以顧萬方。 方城十章,章八句。

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並序一本序在篇末。鐃,如鈴,無舌有秉。又曰:鐃,小鉦也。軍法,卒長執鐃。《古今注》:漢樂有黃門鼓吹,天子所以宴群臣。短簫鐃歌,鼓吹之一章爾。亦以賜有功。《說文音律》,管塤之樂也。《月令》:令樂正入學習吹。注:秋冬重吹。鐃,女交切。吹,尺偽切。)

負罪臣宗元(一無負罪二字。)言:臣幸以罪居永州,(元和元年十一月,公貶永州司馬。)受食府廩,竊活性命,得視息,無治事,時恐懼,小閑,(音閑。)又盜取古書文句,聊以自娛。(元俱切。)

伏惟漢、魏以來,代有鐃歌鼓吹詞,(見下注。)唯唐獨無有。臣為郎時,以太常聯禮部。(公為禮部員外郎,與太常寺聯事。)嚐聞鼓吹署(聞,一作問。)有戎樂,詞獨不列。今又考漢曲十二篇,(《晉誌》雲:漢時有短簫鐃歌之樂,其曲有《朱鷺》、《思悲翁》、《艾如張》、《上之回》、《雍離》、《戰城南》、《巫山高》、《上陵》、《將進酒》、《君馬黃》、《芳樹》、《有所思》、《雉子班》、《聖人出》、《上邪》、《臨高台》、《遠如期》、《石留》、《務成》、《玄雲》、《黃爵行》、《釣竿》,凡二十二曲,列於鼓吹,多序戰陣之事。序雲十二篇,豈公之所取者,止於是耶?唐歐陽詢載梁沈約鼓吹曲十二首雲漢第一曲《朱輅》,今《木紀謝》;漢第二曲《思悲翁》,今《賢首山》;漢第三曲《艾如張》,今《桐柏山》;漢第四曲《上之回》,今《道亡》;漢第五曲《翁離》,今《抗威》;漢第六曲《戰城南》,今《漢東流》;漢第七曲《巫山高》,今《鶴樓峻》;漢第八曲《上陵》,今《昏主》;漢第九曲《將進酒》,今《石首扃》;漢第十曲《有所思》,今《期運集》;漢第十一曲《芳樹》,今《於穆》;漢第十二曲《上邪》,今《大梁》。公雲漢曲十二篇,疑本於此也。)魏曲十四篇。(魏受命,改其十二曲,使繆襲為詞,述以功德代漢。改《朱鷺》為《楚之平》,言魏也。改《思悲翁》為《戰滎陽》,言曹公也。改《艾如張》為《獲呂布》,言曹公東圍臨淮擒呂布也。改《上之回》為《克官渡》,言曹公與袁紹戰,破之於官渡也。改《雍離》為《舊邦》,言曹公勝袁紹於官渡,還譙,收藏死亡士卒也。改《戰城南》為《定武功》,言曹公初破鄴,武功之定,始乎此也。改《巫山高》為《屠柳城》,言曹公越北塞,曆白檀,破三郡烏丸於柳城也。改《上陵》為《平南荊》,言曹公平荊州也。改《將進酒》為《平關中》,言曹公征馬超定關中也。改《有所思》為《應帝期》,言文帝以聖德受命應運期也。改《芳樹》為《邕熙》,言魏氏臨其國,君臣邕穆,庶績鹹熙也。改《上邪》為《太和》,言明帝繼體承統,太和改元,德澤流布也。其餘並同舊名。魏樂亦二十二曲,今雲十四篇。)晉曲十六篇,(及晉武帝受禪,令傅玄製為二十二篇,述以功德代魏。改《朱鷺》為《靈之祥》,改《思悲翁》為《宣受命》,改《艾如張》為《征遼東》,改《上之回》為《宣輔政》,改《雍離》為《時運多難》,改《巫山高》為《平玉衡》,改《上陵》為《文皇統百揆》,改《將進酒》為《因時運》,改《有所思》為《惟庸蜀》,改《芳樹》為《天序》,改《上邪》為《大晉承運期》,改《君馬黃》為《金靈運》,改《雉子班》為《於穆我皇》,改《聖人出》為《仲春振旅》,改《臨高台》為《夏苗田》,改《遠如期》為《仲秋猘田》,改《石留》為《順天道》,改《務成》為《唐堯》,改《黃爵行》為《伯益》,《釣竿》依舊名。其改者辭各有所指,猶魏之改漢也。今雲十六篇,意見上。)漢歌詞不明紀功德,魏、晉歌功德具。今臣竊取魏、晉義,用漢篇數,為唐鐃歌鼓吹曲十二篇,紀高祖、太宗功能之神奇,因以知取天下之勤勞,命將用師之艱難。每有戎事,治兵振旅,幸歌臣詞以為容,(容,謂容貌威儀也。《漢書》:魯徐生善為頌,蘇林注:不知經但能盤辟為禮容。師古注:頌,讀為容。)且得大戒,宜敬而不害。臣淪棄既死,言與不言,其罪等耳。猶冀能言,有益國事,不敢效怨懟默已。(懟,亦怨也。《左傳》:以死誰懟。懟,直吏切,又音隊。)謹冒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