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留遺禍陷腹背危境,患無窮爭戰和困局(1 / 2)

一封由多名軍中老將軍聯名簽署的密奏放在龍案之上,皇帝指尖無意識的反複磨娑著奏本的封皮,其實他的內心並沒有像他對外所表現出來的那麼堅定不移。

一邊是邵安言之鑿鑿的推論,一邊是高巍毫不退讓的否決,現在又加上了軍方的施壓。皇帝思量再三,提筆禦批:暫緩調兵。

然而事實勝於雄辯,沒等高巍高興幾天,邊關急報,西北烽煙再起。

事發突然,軍情如火,令朝廷瞬間炸開了鍋。誰也沒想到,剛剛還溫順似綿羊的西甌,驟然露出血腥的獠牙,乘其不備,狠狠地咬了中原一口。

更糟糕的是,與此同時,突厥也率部起兵,燒殺搶奪我北方城鎮。兩國應該是早已密謀好的,聯手向中原開戰。

皇帝連夜召集中書省、樞密院,以及戶部兵部的長官前來議事。眾人匆匆趕往養心殿,有的慌亂中甚至連頭發都沒梳理好。

皇帝倒沒亂了陣腳,他此刻不得不慶幸,多虧邵安前期已有準備,三萬禁軍已在路上,而錢糧也籌集約四百萬兩。

“已開拔的那三萬禁軍,令他們加速行軍。此外再調兩萬禁軍,由高將軍領兵,速去支援。”皇帝負手仰望著書房中懸掛的地圖,沉著冷靜的吩咐道。

“西甌號稱二十萬,實際約十五萬,突厥起碼也有十萬人。我方西北廂軍加上支援的禁軍,最多隻有十萬而已。”高巍為難的說,“末將恐怕兵力不足,難以支撐。”

“朕會再調各州府廂軍前去救援。”皇帝寬慰道。但在場的心裏都清楚,西南兵馬鞭長莫及,調動需要時日。北境有突厥牽製,根本不能動。真正能救急的軍隊,估計隻剩下河南與湖廣了。

高巍再問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不知錢糧準備是否充分?”

“戶部已籌措四百萬兩。”邵安信誓旦旦的言道,“如若不夠,臣已想好了募資法子,隻待皇上同意,臣定能籌足銀兩。”

“準奏。”皇帝甚至連什麼方法都不必聽,直接同意。這令其餘官員驚詫皇帝對丞相如此信任的同時,再度感歎邵安寵臣之名,果真名不虛傳。

幾個人正在商議中,一個太監手拿火漆文書疾步跑入內殿,“皇上,西北八百裏加急。”

聽說是西北送來的軍情,眾人的目光都盯向小太監,露出焦急的神態。

陳公公拆開封緘,取出裏麵的一封薄書,恭謹的遞予皇帝。皇帝接過文書,迅速瀏覽。

正值天亮前最為晦暗的時分,殿內燭火忽暗忽明,搖曳不定。邵安抬起眼瞼,端詳他的主君,瞬息之內屏住呼吸。 隻見皇帝在燭光的映照下,展開紙張,甚為專注地凝視著信中字字句句。

“中書省擬旨……”皇帝閱信良久,終於開口,“著副將張淩,升為主將,命全軍退入渭州,繼續戰鬥。”

殿中諸人聞言,全體猛地一怔,所有人木然不動,無人出聲。雖然他們不知道戰報寫了什麼,但從皇帝的口吻中,便得知主將恐怕不幸……陣亡,敵軍已攻破邊關數鎮,兵臨渭州。

僅僅幾日,西甌就能連破數關,打朝廷一個措手不及。高巍深感內疚,突然跪倒在地,“都是末將的錯,末將延誤戰機,罪在不赦。”

“高將軍,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此刻說這些毫無意義了。今拜高巍為主帥,望卿能將功贖罪,收複失去的河山,將蠻賊趕出我國疆土。”

皇帝已與臣下們商量了整整一夜,卻還看不出絲毫倦怠之色,說起話來字字鏗鏘,無所畏懼。高巍跪在地上,感動的不能自已。幾位大臣見皇帝臨危不懼,甚為心安。

“諸位臣工,國難當頭,朕願與諸君共赴國難。望君臣共勉,將相齊心。”說到最後四個字時,皇帝犀利的眼神掃過邵安與高巍,警告的意味不言而喻。

邵安與高巍心頭齊齊一震,拱手稱是。

禁軍軍營內,李洪義正在擦拭銀槍,為上戰場做足準備。

如今,軍中漫延著凝重卻有序的備戰的氣氛,每個人都磨刀霍霍,勢要與西甌大幹一場。李洪義得到上級命令,由他擔任前鋒營主將,徐磊為副將。至於李洪輝,自然也要上戰場的。他雖為小小校尉,但洪義仍對這個弟弟信心十足,便將他放在身邊,做前鋒營裏的一把尖刀。

“哥。”李洪輝神采奕奕的走進來,他身著深青色對襟罩甲,頭戴銀色頭盔,腰間配劍,手持長槍,威風凜凜恰如洪義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