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半生毀譽非癡非妄,恬然付命是愚是真(1 / 2)

大理寺掌管審讞平反刑獄之政令,以複核駁正為主。雖說大理寺卿品銜不過三品,然而其卻獨立於六部之外,不受中書省直接管控,乃是我朝最高級別的執法衙門。

因此,大理寺並不經常直接升堂審案。此刻,經久不開的大堂緩緩開啟,裴紹鈞端坐主座,表情複雜的看著下麵站著的人。他一拍驚堂木,按例審問道:“堂下何人。”

“李洪義。”

“邵相中箭之時,你身在何處?”

李洪義老實說道:“圍場西南角,一處小樹林中。”

“那裏如此偏僻,一般人都不會過去。你為何會去西南邊?”

李洪義突然就沉默了下來,拒絕回答了。

果然症結就在此處,裴紹鈞深吸一口氣,換了一個角度問道:“既然你不肯說,那本官問下一個問題,邵相是如何中箭的?”

“嗯……其實我也不知道。”李洪義仔細回想著當日的情節,“我突然聽見邵相喊我,然後我一回頭,他就中箭了。”

“……”眾人聽著這一番無力的辯解,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裴紹鈞默默擦擦冷汗,不得不硬著頭皮問下去,“那你可知是何人放的箭?”

“不知道。”

“可看清楚是從何處射來的箭?”

“沒看清。”

“你可知,箭頭上刻有‘禁軍’二字,此箭是你們禁軍專屬。”

李洪義大吃一驚,一臉茫然道:“我不知道啊。”

這就是傳說中的一問三不知嗎,裴紹鈞覺得審李洪義的案子,比審問那些殺人放火的案子要難多了。重點是被審問者臉上透著單純和迷茫,一看就知道他是真不知道,沒有說謊。

案子審出個這種結果,裴紹鈞感到臉上無關,尤其還是這種舉朝關注的重大案件。然而大家並沒有嘲笑裴紹鈞,畢竟大多數人還是相信李洪義是無罪的,大理寺怎麼可能會審出結果來。於是,另一種猜測悄悄在市井中傳出,說是邵安自導自演,陷害李洪義。

“你聽說了嗎,李大將軍是被陷害的,而設下此計的正是邵相。”茶館中,一名中年男子正和幾個同伴聊天,不知不覺,便說到了這件朝野皆知的大案子。

另一人忙問道:“為何這麼說?”

“聽說,邵相不忿李大將軍封侯,壓倒相黨。於是,便以自身為誘餌,騙大將軍去小樹林,然後再找人射自己一箭。”

眾人一臉驚悚,其中一人不解道:“不至於吧,我有個親戚在太醫院當差,居然邵相中的那一箭,差點要了他的命。”

“不做的逼真一點,誰會相信?”中年男子自覺點高明的解說道,“畢竟,還差那麼一點點,還沒有死啊。”

眾人恍然大悟,中樞的那些官員們真是好狠啊,對自己也下得去手啊。

孫敕默默坐在一旁聽完旁桌的議論,起身付賬。如今,朝野上下的言論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隻要皇上沒有抓到趙六,那麼自己則不會暴露了。

唯一可惜的是,他再也難以找到像趙六這樣有把柄又武藝高強的人了。孫敕仰頭望向遠處的將軍府,看來李洪義此人,他到底是殺不了了。

※※※※※

養病的日子總是過得十分漫長,邵安無所事事的躺著床上,一天到晚喝些很苦的藥,日子過的要多無聊有多無聊。

然而能到皇宮大內前來探病的,也不過就張三、陳五等人。劉汝卿、秦叔、李洪輝等人雖然急的要命,但是無招不得入宮。而李洪義更是直接進大牢,自身難保,更無法見到邵安。

有時,皇帝會放下繁忙的政務,前來看看邵安。邵安發現,他和皇上已經好久沒有像現在這樣,平心靜氣的促膝長談了。這日子仿佛是回到了安王府那時,他和皇帝沒有這麼多利益紛爭,隻聊風月,不涉政務。

偶爾皇帝也會抱怨說,趙六還沒有抓到,李洪義的案子也還是毫無進展。邵安也老是想不通,趙六刺殺的動機是什麼。

皇帝見他又心口痛,忙道:“你呀,別再費心勞神了。太醫說了,你這病得長期調理,不可思慮過甚。”

然而京城紛雜,又怎麼可能置身事外,不再傷神呢。邵安聽後雖然乖巧的點點頭,但皇帝知道他並沒有聽進去。

“你上次說,你要辭官?”皇帝突然道,“朕準了。”

“皇上?”邵安知道皇帝是好意,但是,現在哥哥處於危險之中,暗中殺手還沒找到,他怎麼能放心離開。

皇帝自然知道他在擔憂什麼,寬慰道:“你放心,你哥哥他人是笨了點,但武功恐怕天下沒幾個人能敵得過他。再加上張三等暗中保護,他安全的很。”

“隻是凶手一日找不到,我們一日不能安心啊。”

“趙六背叛朕,朕不會放過他的。”皇帝保證,“朕已派出幾隊隱衛,聯合江湖勢力,沿路搜查,相信很快會找到。”

邵安知道,再沒有比這更好的法子了。他恭謹道:“有勞聖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