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間,李洪義作為軍方第一人,穩坐樞密使的位置。然而由於此時西甌已退,突厥目前與我朝交好,所以李洪義也沒有什麼出征的機會。外無戰事,內無傾軋,李洪義終於娶了吳慧明為妻,小兩口過起了風平浪靜的安寧生活。然而在他空虛的時候,總是莫名其妙的想起已然歸隱山林的邵安,不知道他過的如何。
此時李洪義在朝中地位已穩,馮徹這一挑釁,又激起了千層浪。甚至連丞相孫敕也不讚同,沒有附議馮徹的上疏。然而馮徹是頑固的一根筋,被駁回奏折後,又繼續寫,繼續上折子。反反複複,沒完沒了,把皇帝煩的隻得同意了。
但是皇帝同意是同意了,卻要三司會審,以求公正。即使這樣,軍方依舊不服氣,還要了好幾個旁聽名額,於是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會審展開了。
三司會審那日,大堂之上,權貴雲集。刑部、禦史台、大理寺三司會審。外加軍方的宋氏父子、李洪輝、徐磊等武將,以及侍衛司的張三、徐七等隱衛,一同坐在台下聽審。
一場大戲開幕,馮徹端坐主位,拍響驚堂木,高聲道:“帶疑犯。”
李洪義這次沒有住進刑部大獄,也沒有穿囚服。隻是私禁在家,穿著平民的粗布黑衫,坦然走上大堂。
這次審案不過是舊事重提,李洪義覺得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再加上五年前早有邵安作證,他毫無畏懼。
然而馮徹不愧是斷案大師,他不問李洪義有沒有射殺邵安,而是從另一個角度,從一個大家早已忽略的問題開始問他。
隻聽馮徹道:“李將軍,狩獵那日,你為何脫離人群,去一處偏僻的,且沒有獵物的樹林中呢?”
李洪義:“……”
這個問題直戳李洪義的命穴,讓他無法回答。然而馮徹不像裴紹鈞那麼好糊弄,李洪義不答就放過他。他再次問道:“那本官再問一遍,李將軍為何要去小樹林?”
“有人……飛箭傳書,騙我去的。”李洪義不會騙人,隻好老實的回答了。
馮徹再次確認一遍道:“就是說,有人故意引你去的。”
“是。”
此言一出,全場嘩然。他們沒想到,此案背後,居然還有這等隱情。宋綦老將軍最先忍不住了,罵道:“什麼小人,竟敢騙李將軍。”
另外底下有些刑部文官想起當年的一種傳言,都竊竊私語道,是不是邵安騙李洪義去樹林,然後設下了苦肉計,想置李洪義於死地的。
可是又有人疑惑了,為何後來邵安還出庭作證,澄清事實了呢。難不成是看著裝不下去了,才出麵扮好人,撇清嫌疑?
馮徹無視下麵眾人的非議,繼續問道:“那人信上寫了什麼?他是如何騙你去樹林的?”
“他信上寫道,說知道邵相的秘密。”李洪義回憶往昔,慢慢說道,“然後讓我去小樹林,林中有個盒子,裏麵就藏有那個秘密。”
秘密二字引起了所有人的猜想,無論文官武將,大家的眼中都充滿了好奇。邵安的秘密會是什麼,難道是貪汙受賄,謀反通敵?
此時,唯有李洪輝、張三、徐七,以及收下的隱衛們知道內幕,他們目光交彙,似乎察覺出了此次審案的與眾不同。
“盒子裏有什麼?”馮徹循循誘導。
“……”事關李洪輝,李洪義到底還是選擇了沉默。
此等關鍵時刻,李洪義竟然沉默不語。就算馮徹不急,底下那些好奇心重的人也要著急了。宋綦老將軍又是第一個跳出來插話的,他急切道:“李將軍,快說啊。”
“是啊,快說啊。”徐磊也催促道。他想不明白,李洪義為何要替邵安保守秘密呢?
“李將軍,請如實回答。”馮徹不慌不亂的,十分平和的問道。
李洪義真的是猶豫不決了。他轉頭看了看弟弟李洪輝,又看了看徐磊,不知道該不該說。倒是裴紹鈞見李洪義忐忑不安的樣子,立馬想入非非,猜測道:“是不是牽扯到什麼重臣,不方便說?”
裴紹鈞就怕邵安犯了什麼法,牽扯到在坐的某位官員。於是他委婉的表示,可以私下說。
然而愣頭愣腦的李洪義自然是聽不出裴紹鈞暗含的意思,特別直率的搖頭道:“不是。”
裴紹鈞:“……”
“是不是邵安做下什麼傷天害理,觸犯國法之事,將軍不忍說?”一起會審的禦史大夫的說道。
“也不是,邵相他沒有做任何違法之事。”李洪義有點生氣了,為何禦史台老是針對邵安,他都離京了,還抓住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