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詩曰:
微風搖紫葉,
輕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綠,
待我泛紅光。
話說在鴻蒙之處,有一女仙,人稱黎山老母,在黎山上建一宮殿,名曰慈母宮,因此地受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風景秀麗,鳥獸成祥,真乃一處好去處;每日皆得神仙道家的光臨,佛祖菩薩的惠顧,真是一處修心養性的美居所。
這日,正是金蓮盛開的日子,如來佛祖的三大弟子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來到黎山觀花,黎山老母親自作陪,見那清池中片片紫蓮如朱房,朵朵蓮花粉如嬌,蜻蜓點水起漣漪,錦鯉跳躍景美妙,不由得連連誇讚。遊到高興處,黎山老母問道:三位菩薩看這滿池的金蓮,那朵最美呢?三位菩薩相視一笑,同時伸出一指,點向同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此花得了三位菩薩的點化,瞬間就開放了,泛出閃閃的紅光,嬌豔如同笑麵。眾神皆點頭稱讚。
暫且不表眾菩薩如何賞花,卻道這朵金蓮本就是清池中的花仙,每日都吸著天地的靈氣,日月的精華,今又得了菩薩的點化,竟能化作人形,在水中起舞,在風中飛躍,好不快活自在。
有一日,這花仙聽得人道凡塵之美,人間之愛,竟思起凡塵,趁著天黑悄悄下得凡間。不想這一去竟引起了一段驚天地泣鬼神的傳奇......
美花仙變作一朵蓮花隨著黎山上的一條溪水順流而下,墜瀑布,九轉彎,任風吹,遭雨打,不畏艱難與險阻,經過了幾百個日夜的隨波逐流,晃晃悠悠、渾渾噩噩終於來到了凡間,卻因疲勞暈倒在水邊。
不知過了多久,花仙感到有一股甜甜的暖流直入腹中,感覺十分香甜,慢慢睜開了眼睛。“姑娘,你醒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婦人正端著一碗蓮子羹在喂她,見她醒來了,輕輕的說道。花仙卻不知道該怎麼辦,隻是傻傻得看這老人。“不用怕,我不是壞人;來,先把這碗蓮子羹喝了,你的身體太虛弱了。”老人把蓮子羹一口一口的喂給她吃,“你叫什麼名字,怎麼會到這兒來的?”老人又關心的問道。可是花仙還是一句也沒說,因為他還不知道該怎麼去說。“哎,可憐的孩子,一定是嚇壞了。”老人喂完最後一口後,心有所思的說著,“你好好躺著,不要亂動,有事你就叫我,啊!”說完轉身出去了。
花仙這才想起自己因為太勞累虛弱在河邊昏厥過去,不想被這位好心的老人救了,剛才真該好好的謝謝她。可是自己的身份,又該怎麼說呢?花仙想到這兒,不由得感到犯難。
這時,老婦人又回來了,在她身後跟著一位白須老者,花仙剛想起身,被老婦人連忙按住,“姑娘別動,你的身子太虛弱了,躺著吧。”花仙感動得都想哭了。
“這是我們這兒的村長,是他把你救回來的。”老婦人指著身後的白須老者說。
花仙還是坐了起來,說道:“謝謝兩位的救命之恩,小女子一定報答你們的再生之恩。”
“哎——,說什麼報不報恩的,我們救你可不是為了圖你報恩的。”白須老者連忙說道。
“是啊,是啊!”老婦人也在一旁附合道。
“姑娘,你是哪兒的人,怎麼會一個人到這兒的?”老者問道。
“我,我是——”花仙有些不知所措了,他必須要編一個理由來瞞過這兩位老人了,雖然她不是真心的想要欺騙他們。“我是上遊哪個村的,我......”花仙想起在到這兒之前曾見到過一個河邊冒著很大的煙,哪兒一定有人,於是說道。
一聽是上遊村的,快嘴的老婦人連忙打斷了她的話說:“你是上遊村的,怪不得呢,見你臉色蒼白,我就知道一定是嚇的,那些可恨的土匪,他們一定會遭到天譴,不得好報。”
花仙還沒有明白什麼事情,白須老者接著說,“真是可憐的孩子,你可能是上遊村唯一活下來的。”
“啊!”花仙吃驚地喊了一聲,呆在哪兒。
“別怕,別怕,”老婦人連忙上前安慰她,“你在這兒就安全了,別怕啊!”
“唉,罪孽啊!”白須老者歎道,“姑娘,你叫什麼名字啊?”
“我,我叫——金蓮。”想到自己是金蓮花所化,於是答道。
“金蓮,好名字;”老人摸著自己的白胡須讚道,“金蓮,你好好休息,我改天再來看你。”
“謝謝老伯。”金蓮連忙答謝。白須老人笑著走開了。
從此,黎山上少了一位美花仙,人間卻多了一位俏金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