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趙之戰,一個婦孺盡知的戰爭,那幾年,到處是白骨,到處是妻離子散,家不像家,國不像國。那幾年,家家盼望自己生的會是一個女孩,不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什麼功績以光耀門楣,隻期望不要白發人送黑發人。那幾年菩薩廟裏、觀音大士那裏香火鼎盛的,不像一個戰亂時的現象。
後來由於這場戰爭持續太久,死了太多人,這兩個大國持續不下去了,於是雙方和解,戰爭通常就是由於這些統治者的欲望而開始的。對於那些在戰爭中,犧牲太多親人的一些家族不能接受,至少是感情上的,理性上也知道再這麼下去,這個家族會沒有了,這個國也會亡了。這些家族是衛國的將少之家——杜家,趙國的將少之家——陳家。這兩家的老太爺俱在,且都已是耳順之年了,再加上好像都有點舊疾,皇上不準,即使皇上準了,他們的子孫也是不會同意的。這兩家的老太爺,在那場戰爭中,手持鞭條,不知打了多少棺材了,這樣做是訓他們讓白發人送黑發人,訓他們的不孝,讓他們好走,走的安心。可是在這樣的時候他們沒有哭過,隻在宣布停戰之後,擺了一個慰藉亡靈的法事,痛哭流涕。當年盛極的家族就這樣毀了,每家就隻剩下幾個人了。
以後在各個茶館裏,能聽到的故事就是這些戰爭中的英雄們的光輝事跡,我的二奶奶喜歡抱著我過去聽這些。
話說我穿過來時,正值戰亂時,那時隻記得一個女人說了一句話:從此以後我和你杜威井水不犯河水。後麵的就沒有聽到了,當時風挺大的,呼呼的,好像還聽到了另一個女人的聲音:威哥哥。自己被裹在了一個包被裏,啥都沒有看見,就這樣回國了。那時正好是和解之時。
後來回來了,就被自己的二奶奶抱去撫養了,並且還說從此以後我就是二奶奶的女兒了,爹爹杜威呢,則娶了右相家的女兒李婉兒,其實一點也不溫婉,聽說當年,她聽到杜威身陷險境,那是立馬奔過去啊,不管不顧的。中間的一些精彩情節,他們沒有講過,不過呢,那李婉兒回來時已有3個月的身孕了。我就想,這杜威肯定不想讓這李婉兒心裏不好受,就把我給二奶奶了。可是我又是咋出生的呢?說那話的會不會就是我娘呢,那個出來的女子又是誰呢?可她為啥要和這杜威分道揚鑣呢。唉,不知啊
這杜家老頭呢,叫杜峰晟,這二奶奶呢叫杜雙燕,我就跟他們住在一起。自從戰爭結束後,杜家老頭就隱退了,衛國的那個老頭好像叫陳三豐,也退了。這杜威,是這杜老頭的孫子,我杜璃就此以後和他同輩了。回到原話上,我被抱走養了,跟老頭一起回了老家—淮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