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
作者:翟文婷
為什麼中國還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跨地域駕校?這個行業的潛規則是什麼?
東方時尚計劃明年上市了。
不錯,就是那個位於北京大興區的東方時尚駕駛培訓學校。如果上市成功,這將成為駕校與資本市場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不僅在國內是首例,國際上也鮮有所聞。
駕校是中國汽車工業崛起與家庭消費逐漸接軌而催生的一塊市場。1991年,東方時尚總經理閆文輝學車的時候,大多數學員還是抱著掌握一門生存技能的心態;4年之後,他和徐雄(東方時尚現任董事長)聯合創辦的東方時尚,卻已經踩上了學車由一門生存技能到生活技能轉變的節點,成為北京第204家駕校。2010年,東方時尚的學員累計已經達到10萬左右,實現營收4億元。
然而,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當他們好不容易從隊尾擠到排前的時候,北京汽車消費市場卻遭遇到一次前所未有的冷卻和降溫。盡管閆文輝對《創業邦》表示,今年年初伊始的汽車搖號限購政策目前還沒有對他們造成任何影響,但是隨著北京地區汽車保有量逐漸接近上限,對於長期專注北京市場的東方時尚來說,很難繼續保持對市場井噴發展的美好想像。
而假如把觸角延伸到外地市場也麵臨著多重挑戰。事實是,人們至今都說不出哪所駕校從A地區起家,逐漸做到B地區,甚至c地區。一句話,這個行業沒有連鎖,甚至分校。幾乎每所駕校都像東方時尚一樣在當地土生土長,人們對知名度和影響力的認知也僅僅停留在學校名字本身,不像其他語言、課外輔導等培訓,有著學員趨之若鶩的名師資源,更難以尋覓VC/PE熱捧的蹤影。
另類培訓?
“駕校應該歸類到教育培訓行業,目前的收入主要依靠培訓費。”本刊專欄作家、聯想投資董事總經理劉二海在接要《創業邦》采訪時表示。然而,東方時尚總經理閆文輝讚同駕校屬於培訓,卻認為有別於一般意義上的培訓,“我們這個行業看起來是一種教學、服務行業,我想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它跟一般的教授培訓工作還不太一樣。”
閆認為,這種“不太一樣”首先體現在學不好的後果。“新東方教不好最多就是發音不標準或沒學好,但是我們這個行業不一樣,把學員看成是一種特殊的消費群體,不但要給他教授駕駛技術,還要向他深入地灌輸遵章守法的意識,如果這些不到位,勢必將來會給社會造成危害。”
閆文輝所表達的特殊是基於教授的內容層麵,啟明創投合夥人童士豪則認為,“從培訓的角度來講,課外輔導學校的老師素質相對比較高,形成以人為服務的品牌會有很多機會。駕校也是完全靠人,但是老師的素質良莠不齊,所以很難靠^在行業內形成品牌效應。”
與其他語言、課外輔導類的培訓相比,駕校培訓老師的入職門檻和收入要低很多,“有高中文憑,年齡符合,5年以上駕齡,其他的沒有要求。”閆文輝當年學車時,不叫教練,也不叫老師,而是叫師傅,就是師徒如父子的那種教學關係。當時師傅一部車要帶六七個人,每天上車之前要給師傅擦車、打水,帶一包煙。
“我那時候兜裏兩盒煙,次一點的自己抽,好點的留給師傅。各項考試之前要請師傅吃飯,考完了以後還要請師傅吃飯,學習過程當中還三天兩頭大夥兒一塊攤錢請師傅吃飯。當時學車是將近3000塊左右,等學完算下來,花在師傅身上的錢要遠遠高於學費。”閆文輝說。
一方麵是傳統意義上的師徒關係給予的心理暗示,另一方麵則是供需不平衡,導致師傅這邊有比較大的權力可以決定教學資源分配,“如果你不送他或者不請他,可以不教你,最後耽誤的還是自己的時間和費用。”閆文輝表示,東方時尚希望能改變行業的這種不正之風,由過去傳統意義上的師徒關係,轉變為一種朋友式的教學關係。
而閆文輝口中的不正之風目前在行業裏仍然沒有完全杜絕。東方時尚對“吃拿卡要”的嚴厲懲處,會當作一種優秀品質向外界傳達。盡管有學車經驗的人表示,“實際上,幾乎每天教你的教練都不一樣,沒有必要給教練煙什麼的。”但是當教練車停在小賣鋪麵前,售貨員就會主動湊上去跟學員說,“你看教練那麼辛苦,不給買瓶水喝?”
相比之下,十多年來駕校教練員的薪資水平變化也不是特別明顯。“東方時尚建校初期,教練員要比我們領導層賺的多得多,那時候我們一個月也就800塊錢,教練員可能1500,甚至更多。1995、1996年這個工資已經不低了。”閆文輝說,“現在東方時尚教練的工資結構是基本工資1000多塊錢,再加績效工資和其他獎勵。”北京北郊某駕校教練每月的基本工資也是1000塊出頭,正常情況下每小時課時費是6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