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1章 陳氏家族(1 / 2)

話說陳明家族原本不是裏田人,為了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少挨幾炮,陳明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爸爸帶著一家幾十人口搬到了裏田,後來慢慢發展成了大家族,一百年不到便與裏田原本的羅氏家族並駕齊驅,甚至裏田的田地絕大多數都落入了陳家。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陳家還是風光了一百多年,不過漸漸的走向了衰敗……

今年四月初的清明時節,陳明還未獲得建設係統,那時的他還是他人眼中的‘敗類’,學習不好,打架不少,大禍不染,小禍不斷……

不管他人怎麼說,陳明都懷著一顆對先祖的赤膽之心,不知是贖陳父之罪,還是命中注定如此。

不知什麼原因,陳父在他兒時已經不祭拜先祖了,偶爾還能從來他口中聽到陳父對先祖的不敬,這是大禁,也便是如此,陳父在其三兄弟的眼中是那麼的不堪,陳明家也因此被自己族內的親人所擯棄。

遙想一個月之前,那是一個細雨紛飛的日子,似乎先人再哭泣那逝去的年華,又似乎在等待後人遲遲未來而糾心。

這一天雨都沒有停過,掃墓起來非常狼狽,即便如此,也擋不住後人對先祖的祭拜之宜。

一大早,陳明隨著大伯還有下堂族裏人前去祭拜先人,首先是陳家背靠山的另一麵“北麵光山”,這是近一百年來所有裏田人氏的主要墓園。

雖然陳明家北靠“北麵光山”的一角,但卻是山的源頭一角,並且背靠的一麵是二伯和三伯的竹林,竹林裏僅有兩三個小墳墓遺留於一角,有一絲令人毛骨悚然的悲涼之感。

北麵光山橫插於裏田村最中心的地方,兩上原頭被水泥道隔開,修成了大馬路連接著各個小村莊,可謂是連綿一絕。麵朝北麵是幾千畝天地,背朝南麵是所有裏田人的居住之地。

北麵光山的源頭是陳家,所以陳父一代也就成了上堂陳家。山的盡頭是另一個羅家,中間一帶是下堂陳家和羅家混居,也是裏田中心地帶,交通比較便利,人口也比較密集。

陳氏在北麵光山僅有少量的墓地,皆是這一百年來逝去的宗人,主要墓地還是在大山之上,因為在一百年前,陳家在裏田地位非凡,所選擇的風水寶地也自然不凡。

一個多小時過後,北麵光山的墓地在大人們的帶領下掃完,但今天的任務卻還沒有完成,今天最主要的便是東麵的羅坊山,那以羅氏為名的山。

羅坊山海拔768米,千萬別小看這個數字,今天一天的時間都要耗在這裏,因為北麵光山更近,所以才順路先掃北麵光山之墓,而羅坊山在當地也是最高的山峰,要爬到山頂足足要二個小時。

不用懷疑,陳氏早些年的墓就是在山頂,陳明一族十幾男丁便要在山中吃饅頭當中午飯了。

在當地是不準女人去掃墓的,有傷風化之說,簡單的來說,就是會掃門風,有敗家俗,而陳明一行人便是族裏家家戶戶的代表,至於二哥陳誌卻和另一些男丁去更遠的地方掃墓了,那些是前二百年左右的墓。

細雨沒有因為陳明等人的腳步而停下,一行人也不會因下雨望而卻步,族裏一些上了年紀的雖然走得很慢,但他們的意誌卻在堅持著一定要走下去。

因為下雨山路有些滑,行程更加的緩慢。有人帶鬥笠,有人穿雨衣,而陳明隻是打著一把雨傘走在了最前麵,身後跟著大伯陳永長的孫子,也就是陳子民的兩個兒子,大兒子叫陳仔樂12歲,小兒子叫陳仔毅8歲,由於和陳明年紀差不了多少,他們從來都沒叫過陳明叔叔,但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是哥哥和弟弟,一路有說有笑,還好細雨擾亂了身後老一輩的聽覺,要是被他們聽到,指不定又要挨訓。

很多人上墳總是懷著沉重的心情,老一輩的人更是如此,他們的沉重是夾著著太多的情感,而陳仔樂等人完全體會不到,甚至在這豐衣足食的年代,更是難以想像那些年動蕩之時的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