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科技內部悄然進入備戰狀態,外界卻是被顧風的言論給掀翻了。
“我覺得顧風可能不知道,我們投行花費了一個月時間算出來的估值到底有什麼意義,如果都按照他這樣子計算,那麼我們投行的人可以全部都去喝西北風了。”
“說真的,我恥於和顧風曾經是校友,好在現在他已經不是我的校友了!”
瑞盛銀行的分析師方海翔在早間節目之中,毫不留情地對顧風進行了點評,語言十分激烈。
與此同時,無數紙媒也發布了報道,幾乎所有的標題,都引用顧風那簡單粗暴的估值算法。
更有如同陽光報這種不嫌事大的,直接用了超大字體放了這麼一個標題“30000000x600=18000000000,這個算式成就了最年輕的百億富豪!”
然後,將整個頭版除了必要的部分全部留白,巨大的感歎號放在報刊亭之中,顯得顯眼無比!
顧風收到市場部拿來的陽光報的時候,臉上不由地露出了一絲微笑,陽光報一直在假新聞的邊緣試探,每一次報道他的新聞總是不嫌事大,但這一次總算合了他的心意。
簡單地翻了一下,小報基本的基調就是誇張,財經報紙則是一麵倒的批判,主流報紙中立一些,卻也沒有什麼好話。
這些言論也的確在顧風的意料之中,實際上他清晰地知道公司估值算法,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
投行裏麵一個團隊需要各種收集和計算,出一個一千多頁的報告往往幾個月的時間,所以見到顧風這種言論,自然是要批判一番,否則傳出去,別人還真以為他們這些人隻要乘法算算就好了。
引起這麼大反彈的理由,其實也是這些人有些害怕,某種程度上,顧風這種算法簡單粗暴,卻也有蘊含了一定道理的。
公司估值算法很多,但最常用的其實就是收益法,簡單說起來就是你公司未來能夠賺多少錢,套進入數學模型,然後的出來一個現值,就是公司估值了。
這種方式在互聯網公司卻不適用了,很多互聯網公司連商業模式都沒有想清楚,誰知道能賺多少錢呢!
所以,拉投資就是開局幻燈片,估值全靠吹,能吹多少算多少。
現在顧風的方法就是,咱們不吹別的,就吹用戶量。
用戶量本來就是互聯網融資之中最重要的一環,隻不過顧風在言語上,將其放大到唯一的程度。
他這個估值是在市價範圍內的,拿出去絕對有人願意投,隻是會繼續慢慢談,他那句讓不認同的人不要來,隻是表明180億這個價格一分不少,投不起的非誠勿擾。
顧風的目的很簡單,他是在炒作,噱頭+簡單可傳播。
而陽光報也是完美契合了顧風的點,這個頭版給的,顧風都想要送陽光報一副錦旗了!
企鵝網下方評論區。
“這一百八十億中,有我的600塊!”
“顧風,我的600塊呢,趕緊還我!”
“我的博客有20個粉絲,是不是代表我已經可以估值1.2萬呢,請問這個錢是武林科技發呢,還是自己去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