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紫宸殿內,李隆基自禁苑龍首原望春樓觀新潭歸來,對負責此事的江淮轉運使韋堅十分滿意,正與中書令兼吏部尚書李林甫、及刑部尚書李適之商議封賞韋堅之事。

李隆基身形雄偉,淵渟嶽峙,又英武秀挺,詢詢儒雅。他實齡已近花甲之年,看著卻仿佛才過四十,隻一雙深沉如幽潭的眼眸能看出歲月的沉澱,比青年人更顯得威嚴而沉穩。

李適之是上月剛入京師的或許不知,隻讚歎聖人駐顏有術。李林甫卻是八年前入相的,親眼見證了聖人華發複黑的過程,不得不歎服這建寧王的本事。聖人文治武功三十餘載,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一呼百應,無所不有,就唯獨擔心歲月侵蝕。而如今就連這一點,也有建寧王為他做到了。

對於兩位相國眼中的讚歎之意,李隆基也是頗為受用的。想起當年武後欲尋孫思邈為其永駐容顏、延年益壽,孫醫聖卻寧願逃出海外詐死三十年也不願入宮,就有種微妙地贏了武後一把的暢快感。

“望春樓新潭賜名廣運。韋堅建潭通渠有功,朕心甚慰,加左散騎常侍、銀青光祿大夫。”

李隆基心情頗好地拍板決定,二相無不應允。

此時門口出現一名宦官:“陛下,隴右軍情已至。”高力士接了過來,發現皇甫惟明的折子下方,還有建寧王的家信,眼中不由得透出淺淡笑意,將書信向外挪了些,以便陛下能一眼看見。

李隆基果然將軍情移至一旁,先抽出家信來打開。李適之眼中微露不快之色,李林甫卻是見怪不怪了。建寧王的書信可以隨軍報入閣,是聖人特準的,況且建寧王向來隻會寫些瑣碎事情,從不涉及軍情人事,對李林甫毫無威脅,他自然不會傻到出言敗壞聖人的興致。

李隆基麵上笑意越發顯著,轉向高力士笑得一臉無奈:“倓兒說是不僅接到了姐姐,還找到他當年意外分離的好友,心願已了,這才想起來要回來陪伴我這個祖父了。”

高力士露出如冰雪消融的淺笑,微微福身道:“王爺孝悌友愛,實屬難得。”

李隆基點頭,又打開隴右軍情的折子,神色忽然略微複雜起來。

喜的是和談已成,吐蕃將由河西九曲撤軍,赤嶺、大飛川、青海、乃至他惦記已久的石堡城都將納入大唐控製,意味著吐蕃戰場全麵勝利,大唐可以全心對付突厥。憂的是倓兒肩胛骨受的箭傷頗為嚴重,恐日後不能持弓。猶豫不決的是皇甫惟明對倓兒評價極高,頗有推薦他升職封官、再拓邊境之意。

“吐蕃一戰,皇甫惟明報倓兒為首功,攻破洪濟城,生擒吐蕃王子郎支度、斬殺敵將莽布文、結桑東……”李隆基的目光停留在“萬軍中斬殺主帥”上,他從不知道自家孫兒如此剽悍,更無法想象一貫嬉皮笑臉、頑皮可愛的孩子能殺敵上千,還時時身先士卒、勇猛非常。

這不止是武力值的問題,一如皇甫惟明初見於離上戰場時的感慨:你特麼不是個大夫麼!?

李隆基往日隻將他當做大唐吉祥物和寵愛的孫子,此刻心中卻浮出一個從未有過的想法——

儲君。

當年李隆基立忠王李紹而非壽王李瑁為太子,並非是眾人以為的同武惠妃置氣,他雖有剛愎自用或感情用事的時候,卻從不會在高層政治鬥爭中犯糊塗。他早知道李林甫與武惠妃聯盟,自然不會立一個和宰相合拍的太子,此外除去長子李琮(太醜)、次子李瑛(廢太子),便隻剩下三子李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