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華元=華金(2 / 2)

但是現在不行,原本價值十萬馬克的東西,或許現在用一百萬、一千萬都買不到,這就是價值不對等,可在中華民國,十個華元能買到的東西,現在隻需要六個華元,貨物還是一樣的貨物,隻是貨幣的價值提高了。

這中間就有一個所謂的差額,當然貿易差額必然存在,除非兩個國家的貨幣是一比一的比率,否則絕不可能消失的,人類的作用就是為了盡量消除這種差額,或者減小的最小。

從德國、土耳其、白俄、巴基斯坦的立場上來說,他們既不可能真的把這個誤差減少的最低,也不可能不改變誤差,所以需要經濟學家從中選擇一個適宜的數字。

肯定不可能再繼續以前那種以物易物的局麵了,人家歐美實行自由市場,而我們還恢複了原始社會的經濟狀態,這合適嗎?

但是,以現在各國的處境而言,自由市場隻適合中華,且對英美更有利,這對於德俄土巴沒半點用處,所以也不能用,隻能選擇這麼一個類似於折中的路子。

從馮庸的角度來說,這並不全是為了其它國家好,更重要的是,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兌換中,逐步樹立華元在經濟市場中的地位,不管是中德還是中俄還是中土還是中巴,通通用華元來結算。

那麼在國際貿易中,華元的價值自然上升,那各國商人是否會在五國的貿易往來中,也采取華元做為唯一交易貨幣,這樣的話,不知不覺間,中華民國已經成了五國的經濟龍頭。

接下來,中華民國就會照貓畫虎,也要求其它各國在與中華交易之前,把所屬國家貨幣提前兌換成華元,而且中華在他們國家都設立了分行,他們完全可以在本國兌換成華元,然後再來中華交易,豈不方便多了。

這種貨幣掛鉤可比英美那種的快多了,在戰爭結束之前,以華元為主的貨幣體係就已經確定了,何須再來運作,到時候,中華的經濟肯定會遙遙領先,龍頭之位根本無法被動搖。

事實上,這對於中華的好處也是很明顯的,要知道中華民國在1921年就實施了資源戰備儲蓄方案,即進口外國的石油、有色金屬甚至是橡膠。

而本國的繼續開采,但是處於資源節約原則,中華本土省份的資源一律不允許開采,開采的資源基本上都是漠北、漠南省、哈薩克省、西域省、馬六甲省的。

進口的石油、木材和有色金屬數量很大,我國出口的糧食、武器彈藥、軍用物資也不少,雙方這種往來很密切,不可能每次都是你多少換我多少,畢竟行情時好時壞,所以這個辦法勢在必行。

如果被後世的經濟專家發現了,必將感歎,這個時代居然有一個‘天才’提前布局把本國貨幣變成了世界主導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