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黃治現在也沒有辦法,因為沒有大型的科技,先進的技術,有些東西不是他想改變就能夠改變的。
曆史需要慢慢的發展,事情也要慢慢的發展上來,不可能一口氣吃成胖子。
所以他現在能夠做的,就是能夠盡量的想辦法減少百姓的損失,並且提高食物的產量,也要人們屯水,節約用水。
要是有水車或者大型卡車的話,他倒是可以從南方運水過來,但是現在沒有辦法,時節好的話,人們豐衣足食,什麼事情都不會發生,但是時間不好,幹旱和洪災,都是要人命的。
黃治祈求不要發生這些事,不然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數天後,各路諸侯回到了自己的地盤的消息紛紛傳來,董卓大敗後,地盤越來越小,各路諸侯為了爭奪地盤,聯盟軍終於不歡而散。
黃治看到了探子奏報,心中歎了一口氣,二十四路諸侯,相信要不了多久,很多勢利就會被剿滅。
孫堅這個人或許是個忠臣,或許不是,因為曆史的記載,孫堅是第一個看出董卓不是好人的,並且有過感歎:“我們同舉義兵,目的是為了挽救江山社稷,如今逆賊將被掃滅,內部卻如此爭鬥起來,我跟誰戮力同心,回天轉日呢?”說完,仰天長歎,淚如雨下。
但是孫堅攻打劉表,又讓人懷疑他是不是對漢室忠心,這主要取決於劉表是不是忠心漢室,因為劉表是漢皇後裔。
孫堅攻打漢皇後裔,的確是有一點問題。
孫堅可能忠心袁術,但也可能忠心漢室,總之一切都說不準。
黃治有心提醒孫堅,讓他不要在袁術的吩咐下去攻打劉表,免得被箭射死,但想了想,還是算了,天下亂了,人心隔肚皮,說有人忠心,實在讓人難以相信。
現在唯一能夠做的就是掃平四海,讓自己統一整個天下。
黃治讓探子繼續去探查各路諸侯的消息,成立了一個百衣衛,專門負責臥底和刺探消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百衣衛的人不需要會武功,但是一定要會識字,知道忠義,並且由文博士講解忠義的故事。
當絕對忠心,明白了大義之後,便會派出去,潛伏在天下各地,有人成為了各路諸侯的幕僚,有的成為了商人,有的則是密探,等等。
北平郡的事務因為有沈康樂和齊靈的處理,所以他回來後也沒有什麼事情做,隻是想到了一些新法律條例,便加了進去,並且推行一些惠民的政策,讓百姓能夠過上更好的日子。
與此同時,黃治在軍營裏麵成立了一個糧食基地,由後勤部隊種糧食,在暖棚裏栽種食物,順便養豬樣等等,供打仗時用。
攻城器械也打造了不少,在去響應各路諸侯的時候,他就命令齊靈監督人打造攻城器械,還有鋤頭和鐵鍬簸箕之類的東西。
因為他準備攻打遼西郡了,曆史上公孫瓚是被袁紹派人挖地三尺打進去的。
那麼自己也要這樣做,公孫瓚不肯出城決戰,那麼他就挖地道進入裏麵,除掉公孫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