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話讓弗雷斯深受震動,許多年以後他仍不能忘記。弗雷斯說:“正是在加油站的工作使我學到了嚴格的職業道德和應該如何對待顧客,這些經驗在我以後的職業生涯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弗雷斯的成功與他懂得感謝那些折磨他的人有著莫大的關係。“吃一塹,長一智”,那些讓你吃虧的人正是給你“一智”的客觀條件。你為什麼不對他們心存感激呢?學會感謝折磨你的人,這樣,你就會與成功結緣。
年輕人在事業的發展中難免遭受顧客折磨,如果對顧客的抱怨,厭煩,我們就會錯過成功。因此要正確認識顧客的折磨,在顧客各種各樣的折磨中,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這會為我們今後的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這些折磨是讓你成功的關鍵因素。
不報複對方,也是在為自己開路
常言道:“多個朋友多條路,少個仇人少堵牆。”意思是說,多結交一個朋友,就等於多為自己開辟了一條路;而得罪一個人,就為自己堵住了一條去路。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是可以化解的,有句老話說:“冤家宜解不宜結。”相識就是緣分,還是少結冤家為好。
東漢時有個叫蘇不韋的人,他的父親蘇謙曾做過司隸校尉。李皓由於和蘇謙有隙,誣告蘇謙,使蘇謙含冤被斬。當時蘇不韋18歲,他把父親的靈柩送回家,草草下葬,又把母親隱匿在武都山,自己改名換姓,用家財招募刺客,準備刺殺李皓,但事不湊巧,沒有成功。後來,李皓升為大司農。
蘇不韋暗中在大司農官署的北牆下開始挖洞,夜裏挖,白天躲藏起來。挖了一個多月,他終於把洞挖到了李皓的寢室下。一天,蘇不韋和他手下的人從李皓的床底下衝出來,不巧李皓上廁所去了,於是他們殺了李皓的小兒子和妾,留下一封信便離去了。李皓回屋後大吃一驚,嚇得在室內布置了許多機關,晚上也不敢安睡。蘇不韋知道李皓已有準備,殺死他已不可能,就挖了李家的墳,取了李皓父親的頭拿到集市上去示眾。李皓聽說此事後,心如刀絞,沒過多久就吐血而死。
李皓因為一點私人恩怨,就置人於死地,結果招致妻子孩子被殺,死了的父親也跟著受辱,自己最終也氣憤而死。
正所謂“得饒人處且饒人”, 在人際交往中,應注意化敵為友,這樣人生之路才會走得平坦、順暢,而且還可能有意外的收獲。
古時有一位國王在領軍跟敵國作戰時,遇到頑強的抵抗。戰爭異常殘酷,持續了幾個月之久。
一次,敵方將領想出一個“擒賊擒王”的計策——派人行刺國王。刺客躲開崗哨,想從馬棚進入國王的臥室。不料,國王的馬特別通人性,見有生人入侵,便嘶叫起來。
國王聽見馬鳴聲有異,估計出了情況,手持寶劍出來察看,發現了刺客。他一聲招呼,衛兵們便蜂擁而來,向刺客撲去。刺客知道此番性命難保,想舉刀自刎,但已經來不及了,他被衛兵們捆得結結實實,扔在地上。
這時,衛士長跑過來,向國王自責疏於防範之過,並請示如何處置這名刺客。
國王走到刺客身邊,厲聲問:“你是來偷馬的嗎?”
刺客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含含糊糊地答應了一聲,心裏卻想:我是來取你性命的,怎麼說我偷馬呢?
國王回頭對衛士長說:“這家夥一定是來偷馬的。現在是戰爭時期,老百姓都很窮,想偷馬賣錢,情有可原,把他放了吧!”
衛士長急忙說:“不能放!他明明是來行刺的,不是來偷馬的,應該將他就地正法。”
國王說:“我看他也是一條好漢,一定是迫不得已才幹這種小偷小摸的事。把他放了吧!”
衛士長無奈,隻好把刺客放了。
這件事傳出去後,人們都稱頌國王心胸寬廣、愛惜人才。各地的勇士如潮水般投奔他,他的軍隊實力大增,很快就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人在世界上,有一個敵人不算少,有一百個朋友不算多。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要懂得尊重他人,寬容他人,才能收繳他心中的銳器。放大自己的心量,收起自己的報複心,路才能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