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治水英雄大禹
大水淹沒了土地和房屋,百姓們無家可歸了。為了生存,有的人像鳥兒一樣在樹梢上築巢,有的人學野獸在山頂的洞裏生活,還有的人幹脆就在木筏上安家,隨著水流四處飄蕩……
英雄小檔案
姓名:大禹
居住地:古塗山氏國
身份:夏朝始祖
治理洪水
堯帝在位的時候,發生了巨大的洪水災害,洪水泛濫,百姓們陷入了深深的愁苦之中。
大水淹沒了土地和房屋,百姓們無家可歸了。為了生存,有的人像鳥兒一樣在樹梢上築巢,有的人學野獸在山頂的洞裏生活,還有的人幹脆就在木筏上安家,隨著水流四處飄蕩……
但是,一旦風雨來臨,這些簡陋的住所就很容易被淹沒。那些飛禽走獸沒有地方居住,也跑過來和人們爭奪地盤。因此,百姓的生活充滿了危險,隨時都有喪命的可能。
不僅如此,還有更可怕的事情。由於洪水長時間都不消退,百姓們的莊稼地裏長滿了野草,人們賴以生存的食物越來越少。衰弱的災民們除了要忍受饑餓、疾病和寒冷的折磨,還要隨時提防著毒蛇猛獸的侵害,每天都過著悲慘和可怕的日子。
仁慈的堯帝看到百姓的愁苦,心裏非常難過。他召集文武百官來商討如何才能對付這可怕的洪水。最後,他命令禹的父親鯀去治理洪水。
鯀帶領著大家修建堤壩,用了九年的時間,也沒能把大水治理好,因而被流放到了羽山。
堯漸漸老了,把王位傳給了舜。舜繼承帝位之後,洪水仍然是天下的大患。這時,鯀的兒子大禹看到天下百姓的苦難生活,就主動請命去治理洪水。
開始的時候,大禹也效仿父親采取填埋堵塞的方法:修建萬裏長堤壩,把洶湧澎湃的洪水擋在堤外,使洪水不再肆意逞凶,然後用泥土把堤內填滿,積水也在泥土中幹涸,這樣出現在人們麵前的就是一大片起伏的原野了。
百姓們看到原野出現在眼前,非常高興,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紛紛從藏身的山洞和樹梢上下來。
但是,江河上遊的水才被止住,下遊的水就開始肆意泛濫了,如此一來,住在下遊的百姓生活得就更悲慘了。不僅如此,一到下大雨的時候,被堵住的洪水更加凶猛,修建的堤壩一下子就被衝垮了。
看來,填埋堵塞的方法難以遏製洶湧的洪水。大禹並不灰心,他認真總結治水失敗的教訓,率領一批忠實助手,跋山涉水,頂風冒雨到洪災嚴重的地區進行勘察,了解各地山川地貌,摸清洪水流向和走勢,製定了統一的治水規劃。在做好這些準備工作後,他展開了大規模的治水工作。
大禹認為,治水失敗主要是因為填埋堵塞的方法沒有根據水流規律因地勢的不同進行疏導,一旦洪水衝垮堤壩,所做的一切就會前功盡棄。於是,他大膽改用疏導和堵塞相結合的新辦法,將路上的深淵用泥土填平,然後率領大家挖掘河道,把洪水引導到江海。最終,這個方法有效製止了洪水的泛濫。
大禹治理洪水的時候,曾經三次到過一個叫桐柏山的地方,這個地方總是刮風下雨,雷聲轟鳴,樹木發出呼呼的響聲,治水的工作根本無法進行。大禹知道,一定是有妖怪在作亂。
降伏水怪
原來,河裏住著一個叫無支祁的水怪。水怪的樣子就像猿猴,長著白色的腦袋,身體是青色的,眼睛裏放出灼灼的光芒。它的身軀小巧而靈活,但是力氣卻勝過九隻大象。它在河裏整日橫蹦豎跳,一刻都不安靜,所以那個地方總是刮風打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