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帝國的營銷江湖
騰訊,病毒營銷,植入營銷,個性化,品牌
.COM:從技術到營銷的回歸
無論在飛利浦·科特勒還是在邁克爾·波特的專著中,“技術”更多地充當了一種工具,而非戰略。即便是經典的4P與4C理論,“技術”也隻不過是為營銷服務的一個要素。很難說低收入、高市值的.COM們忽視了營銷的力量,但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對比於傳統行業,他們的營銷顯得蒼白而單一。
現在,技術型人才不再是人人都搶的“金餑餑”,傳統領域的營銷高人開始成為.COM巨頭的挖角對象,那些隱藏在技術外殼下的營銷力量蓬勃待發。病毒式營銷、置入式營銷、客製化、隨需而變、非競爭性聯盟等詞語開始取代WEB2.0、播客成為關鍵詞,內容為王、技術製勝這些口號不再嘹亮,營銷開始成為主角。
讓所有競爭者為之膽寒的QQ企鵝正在學會輕盈地舞蹈,背負了太多功能的企鵝正在減負,而騰訊以往追求“大而全”的構想正在謹慎地發生變化。
病毒式營銷
從2002年研發出虛擬形象以來,騰訊在線社區部總經理許良一直在為尋找更多的增值服務而撓頭。那些時尚的年輕人很快就喜新厭舊,他們需要更多好玩、酷的東西滿足他們的需求。“年輕人的喜好隨時都在變。”這一度讓許良不得不縮短產品研發的周期。不過,讓許良感到慶幸的是,QQ這個平台,使營銷變得更加容易。幾乎所有企業都憂心的推廣與傳播,在騰訊卻不是問題。
在傳統商業領域,消費者是互不相識的陌生人。而在騰訊的世界裏,消費者能在第一時間獲得其他人對產品和服務的感受,口碑傳播的波段更為寬闊,而時長卻大幅縮短。這個現象可以用一個流行語概括:“病毒式營銷。”
“製造一個樂於傾聽的理由,創造一個傾聽的環境和機製,然後放手讓他們說去吧!” 這個病毒式營銷的經典釋義闡釋了一個最基本的傳播法則:口碑。讓每一個品牌的體驗者成為品牌推廣的發起者,使品牌在口口相傳中實現品牌幾何級裂變,從無到有,從零到無限。“把每個消費者都變成合格的品牌經理人,讓他們中毒一定是最瘋狂的好方法。”正是騰訊由於創造“酷”的需求和完美的體驗,那些渴求時尚的新派青年一個個無一例外地成為了QQ的癮君子。
搗騰出一個新玩意,讓那些好奇心十足的年輕人去免費體驗,是騰訊的另一招術。QQ寵物就是一個例子。這項新潮事物起初是免費的,當那些興奮的人們沉迷於此後,收費成為了必然。當然,騰訊是有策略的──需要給消費者“上癮”和“傳染”的時間。“這項業務也是目前互聯網增值的重要業務。”許良說。正是這些不起眼的小玩意,卻給騰訊帶來了數以億計的真金白銀。
一旦潘多拉的盒子打開,那些充滿誘惑和殺傷力的商品將無孔不入。不過,要將裂變效應最大化,“傳染的溫床”是一個必要的裝備,QQ這款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聊天工具充當著孵化器。在QQ的億人大派對中,病毒在群情激昂中肆意擴散。
不過,在眾多的傳染平台中,QQ群的傳播效果最好。QQ群是QQ的一項特有功能,它是由不同的人通過興趣、職業和人脈建立起的“小集會”,如寶馬群、廣告人群等。這是天然的分眾市場,它毫不費勁地將數千萬用戶分解成不同的細分市場,就傳播效果而論,QQ群有著無限的商業想象空間。現在,騰訊正在著力開發QQ群的商業價值。
植入式營銷
讓許良頗感得意的是與可口可樂的合作,它作為一個典型案例不斷地出現在騰訊的各種說明會上。可口可樂與騰訊合作的理由並不複雜:可口可樂借助QQ平台,通過3D的QQ最大限度地傳播品牌形象,使之更具有親和力。這個合作讓可口可樂獲益匪淺,現在每天有超過10萬用戶兌換和可口可樂有關的3D的QQ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