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奧地利的貸款是在國際聯盟的主持下安排的,國際聯盟對蒙塔古·諾曼宏大的重建計劃助了一臂之力。這筆貸款組織得非常可觀,以金幣支付,由奧地利的關稅和煙草專賣作為保證。債券同時在幾個國家的首都發行。分配給紐約的2500萬美元的債券由J.P.摩根公司和庫恩——洛布公司作為聯合主幹行發行。回頭來看,國際聯盟的認可賦予這樁風險貸款以安全的表象。
步奧地利後塵的是德國。1922年初德國就已請求減輕繁重的賠款。英國頗表同情,但是法國怨氣未息,列舉了戰爭在其國土上造成的大麵積破壞(安妮·摩根出手不凡,正在召集數百名美國婦女重建法國鄉村,為學校、醫院和圖書館籌集資金。作為籌資者,她的"患難法蘭西的美國盟友協會"團體在1921年7月聯合組織了傑克·登普西和喬治·卡爾龐捷的拳擊錦標賽)。德國想得很妙,他們采用最有效的違約方式,擴大了貨幣供應,大打赤字預算,對馬克實行貶值。這產生了引發惡性通貨膨脹的致命副作用。德國的貨幣政策降低了戰爭賠款的價值,協約國感到受了欺騙。1923年1月,法國和比利時軍隊占領了魯爾區。憤怒的士兵把造幣者手中的紙幣奪過來撕得粉碎,並把海關掌握在手中。
蒙塔古·諾曼警告本·斯特朗說,被占領的德國土地是世界的"黑點",會引發新的世界大戰。德國仍然是英國的主要貿易夥伴,諾曼把德國的複興視為他的歐洲繁榮的總體規劃的關鍵所在。他曾在德國學過音樂,個人對德國很有感情。華盛頓同樣對德國的複興極為重視。美國在戰爭結束時工廠生產能力大大過剩,需要出口市場來吸收其剩餘能力。美國公司也迫切想得到德國的先進技術。
其結果,英國和美國作出大量承諾,使德國的經濟保持穩定,摩根財團在其中起了中心的作用。拉蒙特後來寫道:"英國和我們自己都把德國作為歐洲世界的經濟中樞。我們所擔心的是,除非德國得到重建和繁榮,歐洲大陸的鄰國都會疲弱不振。"29前幾代的銀行家恐怕從來不會對西方世界的命運如此焦慮,或這麼直截了當地從政治上考慮問題。
傑克·摩根在德國態度上180度的大轉變鮮明地反映了外交時代的新要求。在1922年,國務卿休斯和商務部長赫伯特·胡佛請傑克以"私人身份"參加在巴黎召開的全球銀行家委員會,這個委員會正在考慮向德國提供國際貸款。傑克對德國深惡痛絕,在戰後曾發誓說美國再不應該跟德國做生意。當時他和布卡盧門撒爾已經加緊對華爾街德籍猶太銀行家的監視。因此,傑克接受休斯的建議一定令人摸不著頭腦,特別是他還在巴黎受到鋪天蓋地的報道。《紐約先驅報》報道說:"巴黎消息告訴我們,自從威爾遜總統抵達法國首都參加凡爾賽和會以來,任何一位美國人都沒有像J.P.摩根出席這次國際銀行家會議那樣受到這麼大的注意。他象征著美國可以幫助歐洲重建的巨大力量。"30傑克言談舉止十分得體,對給予德國貸款提出了合理的保留意見,同時不得不把他個人對德國的極端觀點壓在心中。
從現在起,傑克在公開場合是頭腦冷靜的金融政治家,在私下則是德國不共戴天的仇敵。在占領魯爾區以後,他寫信給休斯加以譴責。他堅定地對克拉倫斯·巴倫說,協約國不應通過賠款沒收德國所有的收入,從而剝奪它的希望。然而在他的私人通信中,他把德國人視為魔鬼。他寫信給格倫費爾說:"我必須說我開始感到似乎法國真的在用德國人唯一能懂的語言對他們說話。"他又補充說,德國的心態"需要的是鞭子,而不是談話"。31與此同時,德國的通貨膨脹日益惡化。政府拚命印鈔票,連報社印刷廠也被征用。30家造紙廠日夜開工,以滿足銀行紙幣的需要。價格飛漲,妻子在工廠門口等待丈夫,拿了工資就往商店裏奔,以便趕在下一輪漲價之前把東西買到手。1922年1月,約200馬克折合1美元,而到1923年11月,要40億馬克才能換1美元。寄到美國的一封信的郵票要10億馬克。最後竟達到如此荒唐的程度,價格每小時翻一番。為了恢複德國的元氣,1924年初再次開會。摩根財團又一次代表庫利奇政府,庫利奇政府裝出滿不在乎的樣子。事實上,關於德國兒童挨餓和出現極端行為的報道使查爾斯·埃文斯·休斯非常擔心。休斯選了跟J.P.摩根公司關係密切的兩個人作為這次會議的兩位美國"私人代表"——通用電氣公司董事長歐文·揚和單獨參與1915年英法貸款的芝加哥銀行家查爾斯·蓋茨·道斯將軍。德國問題險象環生,道斯在奔赴歐洲前開玩笑說:"反正得有人去收一堆垃圾,或是摘取勝利的花環。"32這些生意人隻是一般老百姓的說法則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