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這時,拉蒙特有點不知所措了。在大量有力的但又相互矛盾的證據麵前,他還想相信日本的意圖是好的。為了理清自己的思路,他坐下來寫了一篇備忘錄,並注明"絕密"。拉蒙特是否將此文傳閱不得而知,但它卻反映了他逃避現實。該文是這樣開頭的:"這完全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然後他寫道:"關於日本的動機,美國的懷疑基本是,日本想侵占整個亞洲大陸,甚至可能會尋釁與美國開戰——這個判斷是錯誤的。"為了排除這樣的誤解,他建議美日雙方聯合發表一個貿易及和平關係的聲明。該文的結論簡直是個絕頂荒唐的黃粱夢:"如果能發表這樣一個聲明的話,關於戰爭的所有言論都會立即停止,人們的心理狀態會發生轉變,我們兩國之間的任何問題都不難找到解決辦法。"48拉蒙特關於日本不久將恢複文官政府的信念越來越難以維持。作為滿洲國的"主子",關東軍在那裏建造了巨型大壩和工業基地,為其開展全麵的侵華戰爭磨刀霍霍。被稱為"日本的凱恩斯"的新任日本大藏相高橋,把軍費開支提高到幾乎占日本全部預算的一半。20世紀20年代的自由主義及其主要倡導者,此時已不複存在了。

1934年,拉蒙特突然轉變了觀念。當他猛然覺醒時,發現自己被愚弄了,他的所有信任此時都變成了怨恨。他撤消了對日本文化組織的捐款,冷落來訪的日本要人,並警告日本總領事,不要錯把美國的和平願望當成怯懦。當他聽說英國內閣打算恢複同日本的盟約關係時,他立即遊說,加以阻止。他情緒激動地寫信給格倫費爾,並希望該信能在白廳中被傳閱:"現在產生了一個軍事集團,它取代了20世紀20年代存在的公正的自由主義派政府……如果自由派給我們提供的信息屬實的話,這個軍事集團的許多所作所為跟年輕的德國納粹如出一轍。"49日軍繼續吞並中國東北部地區,其軍事行動終於在1937年導致日本侵華戰爭;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事件中殺害了成千上萬的中國平民。此事是摩根參與中國事務的令人悲哀的、具有諷刺意味的結局。摩根在中國的活動始於威拉德·斯特雷特的夢想,即美國可對日本侵占中國起緩衝作用,而以摩根的高級合夥人湯姆·杜蒙特作為這種行動的"辯護士"而告終。

━本章參考文獻━

1.馬薩諸塞州劍橋城哈佛大學貝克圖書館湯姆·拉蒙特資料,第131箱,第26卷,關於股市崩潰的說明,無日期。

2.戴維斯:《英雄》(The Hero),第290頁。

3.馬薩諸塞州劍橋城哈佛大學貝克圖書館湯姆·拉蒙特資料,第103箱,第14卷,拉塞爾·萊芬韋爾的信,1930年8月14日。

4.《紐約客》(New Yorker),1987年11月16日,第91頁。

5.皮爾龐特·摩根圖書館小J.P.摩根資料,書信複印集第24集,第42箱,給愛德華·格倫費爾的信,1929年12月26日。

6.索貝爾:《國際電話電報公司》(ITT),第67頁。

7.伯納:《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第298頁。

8.馬薩諸塞州劍橋城哈佛大學貝克圖書館湯姆·拉蒙特資料,第111箱,第23卷,給愛德華·格倫費爾的信,1931年10月30日。

9.凱特爾:《聯邦儲備體係的領導》(Leadership at the Fed),第37頁。

10.美國國會臨時國民經濟委員會:《對經濟勢力集中的調查》(Investigation of Concentration ofEconomic Power),第11552頁。

11.約瑟夫森:《貨幣巨頭》(Money Lords),第97——98頁。

12.卡羅森:《美國的投資銀行業》(Invesment Banking in America),第315頁。

13.弗裏德曼和弗裏德曼:《自由選擇》(Free to Choose),第81——82頁。

14.摩根建富資料(1910至目前),第264箱,J.P.摩根公司,雜卷,美國金融事務,托馬斯·拉蒙特給愛德華·格倫費爾的信,1930年12月13日和30日。

15.康涅狄格州紐黑文耶魯大學高級紀念圖書館拉塞爾·萊芬韋爾資料,1030組,係列1,第4箱,第?卷,給本傑明·喬伊的信,1931年1月23日。

16.《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1929年10月30日。

17.馬薩諸塞州劍橋城哈佛大學貝克圖書館湯姆·拉蒙特資料,第98箱,第18卷,給拉塞爾·萊芬韋爾的備忘錄,債務暫停償付事務,1931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