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至1974年的蕭條在摩根擔保公司麵前也展現出一幅充滿動蕩的景象。阿拉伯世界的石油禁運和隨之而來的世界石油價格暴漲導致了通貨膨脹和金融市場的滑坡。70年代初固定彙率取消之後,外彙交易變成了一場瘋狂的遊戲。1973年11月,摩根的總裁沃爾特·海因斯·佩奇提醒他在富蘭克林國民銀行的朋友們,不要過分炒外彙,並悄悄提醒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注意這一問題。1974年5月,富蘭克林國民銀行的外彙損失導致了大蕭條以來的第一次嚴重的銀行擠兌和美國曆史上最大的銀行破產。聯邦德國最大的私人銀行赫施塔特銀行在6月份莫名其妙地倒閉,致使摩根擔保公司損失了1300萬美元。那年秋天,《財富》雜誌警告道:"國家的金融體係正麵臨著1933年"銀行假日"以來最嚴重的危機。這是一場信任危機,公眾甚至對經營最好的銀行的償債能力也變得越來越憂心忡忡。"1正當銀行界烏雲密布的時候,許多銀行又突然受到了一場阿拉伯石油美元的誘惑。雖然阿拉伯引起了金融危機,但顯然也帶來了一劑良藥。對於極石油美元(Petrodollar)是指20世紀70年代中期石油輸出國由於石油價格大幅提高後增加的石油收入。因石油輸出收入大增,石油輸出國家的國際收支出現巨額順差;而石油消費國家的國際收支因石油輸入支出劇增,出現了巨額赤字。目前的石油美元估計有8000億到1萬億美元。
力維持平衡的摩根擔保公司,石油美元如暴雨從天而降,帶來了一幅雨中彩虹般的超現實美景。沃爾特·佩奇說道:"我們當時擔心沒有美元。後來沙特人給我們帶來了那麼多的美元,我們真不知道如何保管才好。很快,你都不得不變成沙特人了。"2大部分石油美元都流到了四家美國銀行——摩根擔保公司、大通銀行、花旗銀行和美洲銀行。阿拉伯人是典型的勢利眼,他們偏愛保守的藍帶銀行,珍視摩根老派理財氣氛、謹慎的作風和毫不動搖的基督教傳統(直到本世紀80年代之前,該銀行的高級職員中還不曾有過一個猶太人)。當銀行家們蜂擁到中東,拜倒在沙特酋長腳下的時候,摩根擔保公司得益於其他投機鑽營者無從效法的關係。摩根與沙特之秘而不宣的關係可追溯到30年代伊本·沙特創建沙特王國的年代。那時充當著臨時銀行的,是泥土地麵的貨幣兌換所。在1933年春天,加利福尼亞標準石油公司與沙特財政大臣阿卜杜勒·蘇萊曼就第一個石油特許開采權進行了談判。談判的結果是以一筆3萬英鎊的黃金貸款和以黃金支付的5000英鎊作為第一年的租金。由於沙特原始的貨幣體係隻使用金屬鑄幣,這樣就出現了付款的難題。於是輪船把成堆的黃金運到沙特作為其石油出口的收入。直到20年以後該王國才接受紙幣。
富蘭克林·羅斯福聽取了沃爾特·李普曼和拉塞爾·萊芬韋爾的意見後,對黃金出口采取了禁運。這險些使摩根與沙特間的這筆生意擱淺。加利福尼亞標準石油公司作為一家美國公司,要等財政部批準後才能向沙特輸出黃金。加利福尼亞標準石油公司在等候官方的指令時,其在沙特的前途似乎就寄托在那一船黃金之上了。1933年7月26日,美國當時的財政部副部長迪安·艾奇遜拒絕了加利福尼亞標準石油公司的請求。驚慌的石油公司無視管製,從擔保信托公司在倫敦的分支機構提取了35000個金幣。
1933年8月初,大英輪船公司的一艘貨輪載著這批黑市黃金駛向了波斯灣。貨輪抵岸之後,加利福尼亞標準石油公司的代表即在蘇萊曼警惕的目光注視之下,點出35000金幣交給了他。當沙特人問及如何保存這筆錢時,這位代表就向他推薦擔保信托公司。在以後好多年內,美國石油商人用輪船或飛機將上百萬的金幣運到了沙特。到20世紀40年代,加利福尼亞標準石油公司把德士古、新澤西標準石油公司以及美孚石油公司組成了一個新的阿拉伯——美國石油公司(阿美石油公司)。阿美石油公司的經營範圍從建造醫院到駱駝飼料槽無所不包,從而使它在沙特王國的影響足以與沙特王室分庭抗禮。由於阿美石油公司經營著大量物資的進口,因而不斷地需要信用證和其他老式的銀行服務。它所依靠的就是實力雄厚的擔保信托公司。
盡管荷蘭人和法國人都已在沙特安營紮寨(荷蘭貿易協會為印尼香客去麥加朝聖提供服務),但擔保公司的哈羅德·安德森可能是二戰後唯一經常去美國和沙特的美國銀行家。作為長期從事駝隊運輸的商人,阿拉伯人很注重私人關係和友情。因此,為人隨和的安德森就用豐富多采的禮品,例如裝飾著金屬釘的鞍座贏得了他們的友誼。擔保公司以沙特的石油收入作為擔保向其提供貸款(其中也許還包括提供給沙特國王個人的小筆貸款),並為沙特的巨頭管理美元賬戶。擔保公司作為阿美石油公司的開戶行,還管理著沙特的美元石油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