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摩根士丹利為了給它的新業務籌集資金,也為了加強在世界資本市場的地位,向公眾出售20%的股份。這是個很大的諷刺:摩根士丹利公開招股是為了把別的公司變成不公開招股的公司。為了使這些股份能分布到全球,其中的三分之一是在北美以外的地區銷售的。摩根士丹利內部股票的銷售價為每股15.33美元。每個人所分配到的股份是通過一個複雜的公式來決定的,部分依據雇員在公司原有投資的多少而定。一開始,摩根士丹利的股票就從每股56.5美元跳到了71.25美元。這使摩根士丹利商行淨獲利2.5億美元,而且使70年代改造本公司的那些"大不敬"的年輕人直接發財致富。到這一天結束的時候,帕克·吉爾伯特擁有的772133股已經值5730萬美元了(對一個妥協的董事長來說,這是一筆很豐厚的回報);迪克·費希爾擁有729574股(5410萬美元);鮑勃·格林希爾擁有710275股(5270萬美元);劉易斯·伯納德擁橋梁式貸款(Bridge Loan)指為並購交易雙方"搭橋鋪路"而提供的款項,也稱為過橋貸款。可以理解為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向借方提供的一項臨時或短期借款。它的形式可以是定期貸款,也可以是循環信用證,隻是在時限方麵更短暫些。所以它隻能是一種短期融資,在並購交易中起著"橋梁"的作用。橋梁式貸款的利率比一般的貸款利率要高2%到5%。

有673521股(5000萬美元)。隨著股票的公開出售,摩根士丹利失去了與過去的最後一點聯係。摩根士丹利現在是一個巨大的公開上市的公司,有114個執行董事(包括第一位女性執行董事),148位有限合夥人和世界範圍內的4000名雇員。公司還雇用了多得令人吃驚的大富豪。隻有高盛還是華爾街舊式的合夥製。即使這樣,高盛也向日本的住友出售了股份。

摩根士丹利通過公開招股,加強了實力,大力推進商人銀行業的發展。第二年,摩根士丹利又發行了第二期杠力股份基金。湯姆·桑德斯最後聚集了22億美元的"備戰基金"。這是投資銀行所聚集過的最多的資金,僅位於科爾伯格——克拉維斯——羅伯茨之後,列第二。摩根士丹利在其新的雙重角色中,既管理這份基金,又將它自己2.25億美元資本投資於其中。正如敵意收購和發行垃圾債券那樣,摩根士丹利采取了一種值得懷疑的盈利活動,並使它在上層社會中能被接受。摩根士丹利為該基金征募了60個機構的錢。這些機構包括通用汽車公司和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養老基金、日本的信托基金公司、中東政府機構、沃爾沃汽車公司、巴克萊銀行和幾家美國商業銀行。摩根士丹利不僅將從基金的資本收益中獲得三分之一,而且還將收取2%的酬金。這僅僅是開始,杠杆收購伯林頓工業公司就顯示了這一點。

1987年4月初,報告透露阿舍·埃德爾曼在大量積聚伯林頓工業公司的股票。伯林頓是美國最大的紡織公司,基地在北卡羅來納州的格林斯堡。伯林頓的總經理弗蘭克·格林伯格到處尋找"白衣騎士"來阻止埃德爾曼及其合夥人加拿大的多米尼歐紡織品公司來對其進行收購。本傑明·斯特恩在1987年8月的《巴倫》雜誌上發表文章,詳細地把有關事件串連起來,記述了後來發生的一切。4月15日,摩根士丹利32歲的艾倫·戈爾德貝格打電話給格林伯格,說摩根士丹利對收購伯林頓很感興趣,並會保留目前的管理部門。在隨後4月21日的信中,鮑勃·格林希爾赤裸裸地強調了此事對格林伯格自身的利益。他說:"除非是在你們管理部門同意的基礎上,否則我們對此事沒有興趣。"10摩根士丹利在4月29日與格林伯格的會談中擺出了一個計劃:在收購中讓原管理部門保留10%的股份,如果達到一定標準再加上10%。

弗蘭克·格林伯格麵臨著明確的抉擇,究竟是選擇敵意控股投資者,還是摩根士丹利的杠杆收購基金?前者威脅到他的生存,後者以豐厚的利益在吸引他。在這種情況下,他怎麼能作出對他的股票持有者公平的不偏不倚的判斷呢?正像本傑明·斯特恩所指出的,摩根士丹利慣常向管理部門許諾,收購之後他們的工資將提高50%到125%。格林伯格在這樣具有誘惑力的情況下對摩根做出了特別的讓步。他同意如果收購伯林頓失敗,就給摩根士丹利2400萬美元的"中止費"。摩根士丹利證明自己得到如此豐厚的費用也是正當的,因為它在談判期間要鎖定資本,從而放棄利息收入。然而,正像斯特恩所指出的,摩根士丹利的資金在收購完成之前是沒有風險的,而且僅有1.25億美元是它自己的。然而,"中止費"會抵消兩個星期中70億美元應付的利息。斯特恩下結論說:"萬一這筆交易不成功,這筆"中止費"隻能算是伯林頓董事會的合夥人對摩根士丹利把他們包括進這一交易的一種補償。否則就說不通了。"11直到5月中格林伯格才公開了他與摩根士丹利的秘密會談。這個會談是公司的秘密,阿舍·埃德爾曼和多米尼歐都不知道。這裏看不出兩個投標者得到的是平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