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1 / 2)

來北京幾次,林天昊一直就希望能看到鋪天蓋地的美麗,染盡群山的燦爛,也希望自己能真正體驗一次“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美好。可惜的是,他一直未能如願。香山紅葉一般在十月中旬霜降後,才能紅遍香山。今年早來的一場寒流帶來的霜降,讓這裏的葉子都提前紅了。

香山景色秀麗,風光旖ni,名勝遍布:

香山寺在香山公園內蟾蜍峰北。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建,金世宗賜名大永安寺,為香山諸寺之首,“靜宜園”二十八景之一。後遭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焚毀,僅存石階,石坊柱、石屏等遺跡,唯有寺內的“聽法鬆”依然屹立。

香爐峰俗稱鬼見愁。在香山公園西部。此峰高峻陡削,攀登不易,在峰頂可飽覽香山全景。近年已建有纜車索道,牽引登山。

雙清別墅在香山公園內香山寺下。這裏原有兩股清泉,相傳金章宗時稱夢感泉。清乾隆在泉旁石崖上題刻“雙清”二字。1917年熊希齡在此修建別墅,並以此為名。別墅淡雅幽靜,山水樹石順其自然。清泉大聚一池,池邊有亭,亭後有屋,屋旁有竹,竹影扶疏,秀麗非凡。在此春日賞花,酷夏避暑,秋觀紅葉,寒冬踏雪,四季景色綺麗,稱為香山“園中園”。

眼鏡湖在香山公園北門內。兩泓平靜的湖水由一座白石拱橋相聯,形似眼鏡,故此得名。湖的北側山石疊嶂,峰巒崛起。一洞之上,流泉直下,恰似珠簾垂掛的水簾洞。山花芳草在溝壑石縫和小溪池水旁爭奇鬥豔,古柏蒼鬆、老槐垂柳交彙成一片清蔭。

見心齋在香山公園北門內西側,毗鄰眼鏡湖。建於明嘉靖年間,幾經修葺,是座頗具江南風味的庭院。院中心是一平圓形水池,清洌的泉水從石雕的龍口中注入,夏來新荷婷立,金魚嬉戲。池東、南、北三麵回廊環抱,內有一小亭伸入池中。池西有軒榭三間,即見心齋。齋後山石嶙峋,鬆柏交翠。整個庭院清靜幽雅,使人留連忘返。當年乾隆帝曾在此讀書和賜宴臣僚。

昭廟在香山公園見心齋以南。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為接待西藏*六世來京而建。廟宇仿西藏建築風格,前有一座彩色琉璃和漢白玉砌成的大牌坊,坊上的雲龍紋飾至今完好,為北京現存最精美壯觀的牌坊之一。

這些美景對於來香山數次的林天昊來說,已變得索然無味,他當然也不會再和成千上萬來此觀景的人擠在一起去欣賞這些。路上,他對著地圖和錢雨涵商議停當,另選了一條清幽小路,打算去香山深處好好看看。

從山下到香山公園之間,有一條長長的彎曲的上坡路,窄窄的石板路兩旁,全是當地人開的小攤檔,經營南北飲食小吃、鑰匙扣、小葫蘆、當季水果和些不知何人的字畫等等。而最吸引遊人的,該是這裏的紅葉製品,那片片耀眼的葉子被製作成書簽、掛畫,一串串高掛在檔位前,葉在風裏向遊人張揚著它的寥落。林天昊不愛那種血樣的顏色,它極象生命終結前的回光返照,彌漫著令人窒息的味道。他們從圍觀選購的人身邊穿過,錢雨涵看著那些葉子,突然想到那嫩綠的生命已經枯幹成任人宰割的欣賞品時,竟有些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