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太華山下(1 / 2)

雲起太華山,雲山互明滅。

東峰始含景,了了見鬆雪。

羈人感幽棲,窅映轉奇絕。

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輟。

信宿百餘裏,出關玩新月。

何意昨來心,遇物遂遷別。

人生屢如此,何以肆愉悅。

---------《過華陰》唐王昌齡

太華山亦稱華山,為中華神州五嶽之西嶽,奇峰聳立,絕壁巍峙,懾人魂魄。東、南、西、北、中五峰環峙,雄奇險峻,高擎天空,遠而望之狀若一朵盛開的蓮花,故名華山。其以奇險冠絕天下,有“華山自古一條路”之說。東、西、南三麵均為懸崖峭壁,無路可通,隻有北側華山峪有險道通往峰頂。攀沿其間,前麵雲繞霧掩,腳下萬丈深淵,令人不寒而栗。

我們的故事便開始於這西嶽之地,太華之巔。

時間:依舊不明,約為元明之際,昆侖之巔戰役之後已近萬年。

神州之地,人傑地靈,物華天寶,自有其傲視天下的文明相傳。諸子百家,門派上千。儒,墨,道,法,陰陽,縱橫......不勝舉枚,多如過江之鯉。白首蒼雲,多少門派宗教消聲滅跡,在滾滾奔騰不息的曆史大潮下淹沒,掙紮,沉淪,消失...

能存下來的自有其瑰麗,自有其規律,自有其命運......

太華仙山靈氣充沛,奇珍異獸眾多,而太華一派更是與昆侖;蓬萊三足鼎立,成為道教三大聖地。

太華一派曆經數百載滄桑,由一代智者白若仙科舉失意,心萌死意之際在太華山下一古洞之中獲得一神奇道術。自那以來,白若山拔妖除魔,鏟強撫弱,廣受弟子於太華之上開宗立派,名揚一方,在世二百三十四歲,羽化失蹤神秘而去。

當代太華掌教紫軒道長乃白若仙十三代弟子,道法玄通,太華山在其領導下近百年來名聲甚響,雖不為道之魁首,卻也領先蓬萊一派,於萬年古教昆侖難分伯仲,同為道教之鼻首。

紫軒道長師兄弟本十四人,後在百年前的那場正邪交戰之中近乎全部殞命,僅存兩人。但所幸弟子近百人,在其領導之下才不至於頹敗。眾弟子中以“紫白雙秀”為弟子中的鼻首。

“紫”是太華近百年來最為美貌,優秀的女弟子紫薇,一襲紫衫,恍若仙子。

“白”指的是太華當代弟子中最為優異的弟子慕白雲,白衣若雪,劍寒若冰。同紫薇青梅竹馬,受紫軒道長寵愛。為太華一派翹楚。下一屆掌教的不二人選。

太華山玄天大殿

““煞星出現,九州將亂。”祖師當年羽化飛升之前的語話所言的,便是此次煞星了吧。為兄我昨夜夜觀天象,覺察西北有異。且近來不斷耳聞西域魔教欲卷土重來,欲掃百年前的恥辱。蒼生危在旦夕,我太華上下要做好大戰準備,以備不測。”紫軒道長上香禮畢,跪於祖師像下,良久沉默之後方語。

“師兄,何出此言?白虎煞星犯世乃經年所見不鮮之事。自古以來不斷有之。再者而言,魔教餘孽乃一群烏合之眾,不足為懼。何以怕之?師兄,是你多慮了!”

“紫華師弟,你所言,為兄也曾考慮。但,我身為太華一派掌教近百年來雖無功績可言,可也不可讓太華毀於我手!未雨綢繆總好過於狼狽迎戰吧?”紫軒道長站立身來“明日,我打算讓慕白雲下山一趟。一來是為了了解形勢以備不測,再來讓白雲鍛煉一下。”

“可...”紫華道長欲語卻被紫軒道長攔住。

“不必多言,為兄自有方寸。你先出去吧,為兄想靜一靜。”

香煙從檀香爐中冉冉冒出,紫華道長轉身欲去,一聲歎息從背後傳來。

“紫華,你說我是不是真的老了?嗬嗬。人老了,膽就變得小了。畏首畏尾起來。嗬嗬,你去吧...”

是誰,安排了這一刻的歎息?

是誰,操縱著這一刹的無語?

天,無語,星辰萬點。

風,不起,錦旗斜立。

命,難以讓人把握,隻能讓人無語垂首長歎息。

太華山巔星月之下臨仙台上

“師姐,你在想什麼?”一襲白衫的太華山弟子慕白雲嘴刁野草,百無聊賴的躺在山巔之上,仰麵問師姐。

“沒什麼,隻是有些心神不寧。”紫衣華裳的師姐紫薇仰觀月亮。月色皎潔,照在她那不食人間煙火的絕世臉龐之上。使本已美豔不可方物的紫薇顯得那麼飄逸,宛若仙子。慕白雲自覺無趣,哦了一聲便不再打擾。趴在師姐身旁也隨之觀起月亮來。

良久,亦或是更久,紫薇將目光從月亮轉到師弟身上。不覺啞然失笑,月色照耀之下,雖不是十分明朗,但卻也是比較清晰。慕白雲那白玉無瑕的臉龐之上顯現出幾分俊氣,倒在草地之上已經熟睡。但睡姿卻如同嬰兒--右手食指伸入口中,似在咀嚼,可愛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