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哲人曾這樣看待生命:“珍惜生命,因為生命是你自己的。不過我現在要說,珍惜生命,因為生命不隻是屬於自己,也屬於愛你的每一個人。”是啊,生命與親情,父母將世上最珍貴的東西給了你,如果你連自己都不愛惜,那麼又如何能夠愛他人呢?屬於你的生命隻有一次,這生命的旅程非常短暫,有歡樂與甜蜜的交融,有進步與成長的輝映,更有痛苦與矛盾的交織,荊棘與坎坷的密布……
身處都市之林的現代人,生活充滿了迷失、彷徨、焦慮等許多負麵的情緒,常常對自己的生活不滿意,對人生目標也模糊不清,終日渾渾噩噩,過一日算一日。更有甚者,任意揮霍著自己寶貴的生命。青春有限,生命無價,不管你是偉大的還是平凡的,住的是別墅還是平房,坐的是保時捷還是公交車,你都應該珍愛自己,讓自己過得更好。
用愛可以提取幸福
愛,是個令人陶醉的字眼,也是一個永恒的命題。愛就像一塊調色板,創造了五彩斑斕的生活,造就了人類的和諧與幸福。有了愛,生活中就會有更多的歡樂與感恩;有了愛,我們就可以把冷漠化為親切,把仇恨變為寬容。
寒冷的街頭,一個衣著破爛的丹麥小女孩站在一家蛋糕店門前,看著櫥窗裏的大蛋糕,眼睛都直了。她已經在寒風裏站了很久。這時,蛋糕店裏走出來一個漂亮的女店員:“小妹妹,你是在這裏等人嗎?”“不,我是在向上帝禱告,請他賜給我一塊漂亮又美味的大蛋糕。”小女孩認真地抬起頭問,“姐姐,你說上帝能夠聽見我的請求嗎?”“會的!”女店員認真地點點頭,接著,她把小女孩帶進了蛋糕店。小女孩看著五顏六色的蛋糕和光亮的蠟燭,一臉的羨慕和陶醉。一會兒,女店員端來了一盆熱水,拿了一條毛巾。她把小女孩帶到一邊,開始給小女孩洗手洗臉。小女孩的臉已經在外麵被寒風凍得通紅了,她睜著一雙大眼睛看著這位女店員在她身邊忙著,一臉的疑惑。到了最後,女店員用碟子端來一塊大蛋糕,上麵放著許多亮晶晶的果仁。小女孩遲疑地接過大蛋糕,眼眶裏蓄滿了淚水。女店員對小女孩笑了笑,說:“小妹妹,還有什麼需要嗎?”“我可以吻你一下嗎?”小女孩親了一下女店員,俯在她的耳邊輕輕地問了一句:“姐姐,你是上帝的妻子嗎?”
寄予同情就像饋贈其他禮物一樣,重要的是內心,隻要擁有一顆仁愛之心,就會發現自己離上帝又近了一步。人之行善,並不是體現在喋喋不休的說教中,有時一個小小的善舉也可以讓你成為拯救他人出苦難的上帝。上帝無處不在,隻要我們擁有仁愛之心,用自己的行動去關愛周圍的人,就會發現自己離上帝更近了。
1979年,諾貝爾委員會決定從56位候選人中選出一位除了愛之外什麼都沒有的人作為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在這次評選中,特裏薩成為這個獎項的獲得者。授獎公報對特裏薩修女的事業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她的事業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尊重人的個性、尊重人的天賦價值。那些最孤獨的人、處境最悲慘的人,得到了她真誠的關懷和照料,這種情操發自她對人的尊重,完全沒有居高臨下施舍的姿態。”
“她在幫助窮人的事業中,作出了影響世界的最傑出貢獻。”在金碧輝煌的諾貝爾獎頒獎大廳裏,特裏薩修女深懷感激地對全世界說:“這項榮譽我個人不配領受。今天我來接受這個獎項,是代表世界上的窮人、病人和孤獨的人。”她宣布,將把得到的這筆巨額獎金全部捐獻給慈善機構,全部用來為窮人和受苦受難的人謀利益。頒獎儀式結束後,特裏薩修女得知,那天晚上還有一場為全體來賓準備的盛大宴會,總共要花費七千一百多美元。一向克己的她不禁黯然神傷,抹去了眼角的淚水,帶著深深的不安向諾貝爾委員會提出了真誠的請求:取消按照慣例舉行的授獎盛宴,將省下的錢用於幫助窮人。因為這是一種極大的浪費,盛宴隻能供一百多位來賓享用,如果把這筆錢交給慈善機構,卻可以讓一千五百位窮人吃上一天的飽飯。
諾貝爾委員會很快就答應了這一請求,把七千一百美元統統贈予了她所領導的仁愛修會。她的請求也沒有得罪任何嘉賓,反而深深地打動了他們。與此同時,瑞典全國掀起了向仁愛修會捐款的熱潮。自此以後,她幫助窮人的事業,得到了全世界各國人民越來越廣泛的支持。獲獎後,特裏薩修女遵守了“自己為窮人、病人和孤獨的人領獎”的諾言,把十九萬二千萬美元獎金連同那七千一百美元,全部捐給了一個為防治麻風病而建立的基金會,根本沒有留下一點錢給自己。最讓人肅然起敬的是,她將諾貝爾和平獎的獎章也賣了,所得捐給貧困者。
博大的愛可以感動天地,一場盛宴在無私的愛麵前不再聲勢浩大。無私的愛不僅可以給被愛的對象帶來溫暖和幫助,使其走出困境,更可以感染其他人一起獻出自己的愛。特裏薩修女用自己博大的愛和真誠感動了諾貝爾委員會,破例取消照慣例將舉行的盛宴是最好的例證。我們不一定要做出像特裏薩修女那樣偉大的事業,但是至少可以形成這樣的習慣:在自己過得很好時,想想那些還在困境中的人們,盡自己的所能,伸出援助的手,讓這個世界因為你的愛而多一分美好。
最珍貴的是此刻
生活中常有這種事情:來到跟前的往往輕易放過,遠在天邊的卻又苦苦追求;占有它時感到平淡無味,失去它時又覺可貴。可悲的是,這種事情經常發生,我們卻依然覬覦看那些“得不到”的,跌入這種“得不到的總是最好的”的陷阱中,遺失了我們身邊的幸福。
得不到的不一定就是最適合你的,把握現在的幸福,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從前,有一座圓音寺,每天都有許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圓音寺廟前的橫梁上有個蜘蛛結了張網,由於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誠的祭拜的熏陶,蛛蛛便有了佛性。經過了一千多年的修煉,蛛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忽然有一天,佛祖光臨了圓音寺,看見這裏香火甚旺,十分高興。離開寺廟的時候不經意間看見了橫梁上的蜘蛛。佛祖停下來,問那隻蜘蛛:“你我相見總算是有緣,我來問你個問題,看你修煉了這一千多年來有什麼真知灼見,怎麼樣?”
蜘蛛遇見佛祖很是高興,連忙答應了。佛祖問道:“世間什麼才是最珍貴的?”蜘蛛想了想,回答道:“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點了點頭,離開了。
蜘蛛依舊在圓音寺的橫梁上修煉。
有一天,刮起了大風,風將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網上。蜘蛛望著甘露,見它晶瑩透亮,很漂亮,頓生喜愛之意。蜘蛛看著甘露,它覺得這是它最開心的幾天。突然,又刮起了一陣大風,將甘露吹走了。蜘蛛很難過。這時佛祖又來了,問蜘蛛:“蜘蛛,世間什麼才是最珍貴的?”蜘蛛想到了甘露,對佛祖說:“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說:“好,既然你有這樣的認識,我讓你到人間走一遭吧。”
蜘蛛投胎到了一個官宦家庭,成了一個富家小姐,父母為她取了個名字叫蛛兒。一晃,蛛兒到16歲了,出落成了一個楚楚動人的少女。
這一日,新科狀元郎甘鹿中士,皇帝決定在後花園為他舉行慶功宴席。宴席上來了許多妙齡少女,包括蛛兒,還有皇帝的小公主長風公主。狀元郎在席間表演詩詞歌賦,大獻才藝,在場的少女無一不被他折倒。但蛛兒一點也不緊張和吃醋,因為她知道,這是佛祖賜予她的姻緣。
過了些日子,蛛兒陪同母親上香拜佛的時候,正好甘鹿也陪同母親而來。上完香拜過佛,二位長輩在一邊說上了話。蛛兒和甘鹿便來到走廊上聊天,蛛兒很開心,終於可以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了,但是甘鹿並沒有表現出對她的喜愛。蛛兒對甘鹿說:“你難道不曾記得16年前圓音寺蜘蛛網上的事情了嗎?”甘鹿很詫異,說:“蛛兒姑娘,你漂亮,也很討人喜歡,但你想象力未免豐富了一點吧。”說罷便和母親離開了。
幾天後,皇帝下詔,命新科狀元甘鹿和長風公主完婚;蛛兒和太子芝草完婚。這一消息對蛛兒如同晴天霹靂,她怎麼也想不通,佛祖竟然這樣對她。幾日來,她不吃不喝,窮究極思,生命危在旦夕。太子芝草知道了,急忙趕來,撲倒在床邊,對奄奄一息的蛛兒說道:“那日,在後花園眾姑娘中,我對你一見鍾情,我苦求父皇,他才答應。如果你死了,那麼我也就不活了。”說著就拿起了寶劍準備自刎。
這時,佛祖來了,他對快要出殼的蛛兒靈魂說:“蜘蛛,你可曾想過,甘露(甘鹿)是風(長風公主)帶來的,最後也是風將它帶走的。甘鹿是屬於長風公主的,他對你不過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當年圓音寺門前的一棵小草,他看了你三千年,愛慕了你三千年,但你卻從沒有低下頭看過它。蜘蛛,我再問你,世間什麼才是最珍貴的?”蜘蛛一下子大徹大悟,對佛祖說:“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在能把握的幸福。”剛說完,佛祖就離開了,蛛兒的靈魂也回位了,她睜開眼睛,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草,馬上把太子的寶劍打落,和太子深情地抱在了一起……
我們要懂得珍惜擺在我們麵前的愛,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也不要把所有的特別合心意的希望都放在未來,這樣我們才能及時品味到人生的樂趣。
“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生活總是這樣捉弄人,想要的得不到,不留戀的卻偏偏徜徉身邊。當那個“愛我的人”對我們還戀戀不舍的時候,我們以為這一切幸福都不會消失,我們理所當然地接受他們的愛,心裏卻在為“得不到”與“已失去”黯然神傷。日子一天天地滑過,直到有一天那個“愛我的人”因失望而選擇離開時,我們才驀然驚醒:原來他(她)才是上天許給我的姻緣!緣分天注定,“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唯一要懂得的道理是:珍惜擺在我們麵前的愛。
不僅是愛情,友情和親情也需要用心去等候和追求,然而生命也常常在這種固執的等待中悄然流逝了。人們常常不懂得如何去珍惜身邊的和已經擁有的,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已經得到的,其實就是最大的幸福、最真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