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諒己諒人,幸福才有長尾效應(2 / 3)

“真令人難以相信!”有人感歎道,但約翰隻是微笑。他想起父母的話:“你沒有什麼不可以做到的。

約翰並沒有因為天生的殘疾而感覺自卑,實際上,他非常自信,這自信讓他忘了自身條件的允許與否,一心努力做與四肢健全的人一樣的事情並達到目標,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個過程中他連自己的存在都忘掉了。更值得欣慰的是,他發現了自己的專長並堅持下去從而獲得了成功。身體不是他自卑的理由,能力卻讓他驕傲,他那驕傲而執著的心最終超越肉體,帶他實現了在旁人看來不可思議的成功,引得他人矚目。

驕傲不是狂妄,狂妄是那些腹中空空又自負自大的人幹的事情,但一個人的身上卻不能沒有傲氣,有了傲氣,你又須用謙卑之心來看待這世間的萬物生靈,一個人,若心是驕傲的,行為是自信滿滿的,姿態又是謙卑的,這樣的人,心懷感恩又善取人之長,何愁無人喜愛無人重看,他定胸懷天下而能有大作為。

有時不妨裝裝糊塗[符合本章“諒己諒人”的主題嗎?]

在人際交往中,有的事不必弄得太明白,即使心裏明白,也不一定要說出來。該糊塗時得糊塗。“大辨若納,大巧若拙,大智若愚”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魏王的異母兄弟信陵君,在當時名列“春秋四公子”之一,知名度極高,因仰慕信陵君之名而前往的門客達三千人之多。有一天,信陵君正和魏王在宮中下棋消遣,忽然接到報告,說是北方國境升起了狼煙,可能是敵人來襲的信號。魏王一聽到這個消息,立刻放下棋子,打算召集群臣共商應敵事宜。坐在一旁的信陵君則不慌不忙地阻止魏王,說道:“先別著急,或許是鄰國君主行圍獵,我們的邊境哨兵一時看錯,誤以為敵人來襲,所以升起煙火,以示警戒。”過了一會兒,又有報告說,剛才升起狼煙報告敵人來襲是錯誤的,事實上是鄰國君主在打獵。

於是,魏王很驚訝地問信陵君:“你怎麼知道這件事情?”信陵君很得意地回答:“我在鄰國布有眼線,所以早就知道鄰國君王今天會去打獵。”從此,魏王對信陵君漸漸疏遠了。後來,信陵君受到別人的誣陷,失去了魏王的信賴,晚年沉湎於酒色,終致病死。

正所謂“古今得禍,精明人十居其九”,信陵君以為他如是一說便能得到魏王的褒獎,沒想到的是反而落得個失寵的下場。有的時候,明白某個道理,把它裝在心裏總比說出來的好。

《三國演義》中的楊修才華橫溢,能夠洞悉他人的想法,但最終招致殺身之禍。在隨軍征戰的多年中,他被提拔得很慢,顯然是曹操討厭他的緣故。但是,他沒有意識到曹操本人生性多疑,凡事他都一語道破,隻會讓曹操越來越厭惡他。換個位置,如果他能迎合曹操不表現他的聰明,或適時適地適量地表現才能,那麼他至少可以保全性命,得到重用。在職場中也是同樣的道理,試想一下,有哪一個上級會願意讓部下全部都知道他的心思和他的用意呢?楊修之死便在於他不知道聰明反被聰明誤的道理啊!

明代時,況鍾最初以小吏的低微身份追隨尚書呂震左右。況鍾雖是小吏,但頭腦精明,辦事忠誠。呂震十分欣賞他的才能,推薦他當主管,升郎中,後出任蘇州知府。

初到蘇州,況鍾假裝對政務一竅不通,凡事問這問那。府裏的小吏們懷抱公文,個個圍著況鍾轉悠,請他批示。況鍾佯裝不知,瞻前顧後地詢問小吏,小吏說可行就批準,小吏說不行就不批準,一切聽從部屬的安排。這樣一來,許多官吏樂得手舞足蹈,個個眉開眼笑,說況鍾是個大笨蛋。

過了三天,況鍾召集全府上下官員,一改往日溫柔愚笨之態,大聲責罵道:“你們這些人中,有許多奸佞之徒,某某事可行,他卻阻止我去辦;某某事不可行,他則慫恿我,以為我是個糊塗蟲,耍弄我,實在太可惡了!”況鍾下令,將其中的幾個小吏捆綁起來一頓狠揍,鞭撻後扔到街上。

此舉使餘下的幾個部屬膽戰心驚,原來知府大人心裏明亮著呢!個個一改拖拉、懶散的樣子,積極地工作,從此蘇州得到大治,百姓安居樂業。

況鍾先裝糊塗,把自己置於旁觀者的位置冷眼細看,看清楚之後心中有數,做事就可以很主動了。如果一開始他便顯出非常聰明能幹的樣子來,隻怕他人早有防務之心,從而在他麵前小心翼翼地掩蓋自己的短處,表現自己的長處,恐怕時間長便分不清孰優孰劣了。

有時候我們不要讓自己太聰明,很多人不希望我們看透他們的心思。學會裝裝糊塗,懂得明知故昧。“明知故昧”說就是明明知道的事情卻裝糊塗裝作不知道,看得清楚的東西卻裝作看不見,也就是雖明白一切,卻故意裝糊塗。在生活中,這從表麵上看來是不好的態度,但作為一種明哲保身的方法還是可為的。

揣著明白裝糊塗有時也是必要的,但是,不要忘了,真誠才是做人的根本。

寬容是上天賜予我們的最美麗的生活原則,它使人類在麵對宇宙的浩瀚時不再感到渺小,它使我們從此過上一種涵蓋一切和關照一切的有深度的生活,“隻有理解一切,才能成為一切”,寬容最終能把地獄變為美麗生活的天堂。

林肯曾用愛的力量在曆史上寫下了永垂不朽的一頁:當林肯參選總統時,他的強敵斯坦頓為某些原因而憎恨他;斯坦頓想盡辦法在公眾麵前侮辱他,毫不保留地攻擊他的外表,故意製造事端來為難他。盡管如此,當林肯當選美國總統時,得找幾個人當他的內閣與他一同策劃國家大事,其中必須選一位最重要的參謀總長,他不選別人,卻選了斯坦頓。 當消息傳出時,一片喧嘩,街頭巷尾議論紛紛。有人對林肯說:“恐怕您選錯人了吧!您不知道他從前如何誹謗您嗎?他一定會扯您的後腿,您要三思而後行啊!”林肯不為所動,他回答說:“我認識斯坦頓,我也知道他從前對我的批評,但為了國家前途,我認為他最適合這個職務。”果然,斯坦頓為國家以及林肯做了不少的事。 過了幾年,當林肯被暗殺後,許多頌讚的話語都在形容這位偉人。然而,所有頌讚的話語中,要算斯坦頓的話最有分量了。他說:“林肯是世人中最值得敬佩的人,他的名字將留傳萬世。”

學會寬容,意味著你不會睚眥必報,從而擁有一份瀟灑的風采。在人類曆史的進程中,黨同伐異的事不勝枚舉。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帶有自以為是的傾向,對與自己不同的見解、行為,一概排斥、貶低,甚至明槍暗箭,弄得自己神經緊張,終日心事重重。要知道,應以寬容心來處世,也要寬容地接受各種思想。 能夠寬容待人寬懷處世,不但需要廣闊的胸襟,而且需要擁抱的勇氣。當然,給別人以寬容的時候自己也可以獲得一份寬慰和解脫;畢竟,沒有結扣的心是無比舒暢的。能夠化解彼此間的矛盾和誤會,對於施者和受者都是精神上的一次放鬆。甚至一個小小的擁抱也可以為你贏得人心,贏得尊重。就像高城一樣,贏得無數粉絲的讚賞。

過去的讓它過去

在二戰期間,一支部隊在森林中與敵軍相遇,發生激戰。最後兩名來自同一個小鎮的戰士與部隊失去了聯係。兩人在森林中艱難跋涉,互相鼓勵、安慰。半個月過去了,他們仍未與部隊聯係上,幸運的是,他們打死了一隻鹿,依靠鹿肉又可以艱難度過幾日了。然而,這以後他們再也沒看到任何動物。僅剩下的一些鹿肉,背在年輕戰士的身上。

這一天他們在森林中遇到了敵人,經過再一次激戰,兩人巧妙地避開了敵人。就在他們自以為已安全時,隻聽到一聲槍響,走在前麵的年輕戰士中了一槍,幸虧在肩膀上。後麵的戰友惶恐地跑了過來,他害怕得語無倫次,抱起戰友的身體淚流不止,趕忙把自己的襯衣撕下包紮戰友的傷口。

到了晚上,未受傷的戰士一直念叨著母親,兩眼直勾勾地。兩人都以為他們的生命即將結束,身邊的鹿肉誰也沒動。天亮後,部隊救出了他們。

30年過去了,那位受傷的戰士說:“我知道誰開的那一槍,他就是我的戰友。他去年去世了。在他抱住我時,我碰到了他發熱的槍管,但當晚我就寬恕了他。我知道他想獨吞我身上帶的鹿肉活下來,但我也知道他活下來是為了他的母親。30年了,我裝著根本不知道此事,也從不提及。戰爭太殘酷了,他母親還是沒有等到他回來,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他跪下來,請求我原諒他,我沒讓他說下去。我們又做了二十幾年的朋友,我沒有理由不寬恕他。”

寬恕,是一種智慧。懂得寬恕的人,堪稱一個智慧的人。他能使自己心性平靜、神采安逸。他不會因為自己的個人得失而心潮起伏,也不會因為蠅頭小利而斤斤計較,更不會為了雞毛蒜皮之事而爭得你死我活、臉紅脖子粗。

一個周五的早晨,格蘭的禮品店依舊開門很早。格蘭靜靜地坐在櫃台後邊,欣賞著禮品店裏各式各樣的禮品和鮮花。忽然,禮品店的門被推開了,走進來一位年輕人。他的臉色顯得很陰沉,眼睛瀏覽著禮品店裏的禮品和鮮花,最終將視線固定在一個精致的水晶烏龜上麵。“先生,請問您想買這件禮品嗎?”格蘭親切地問。可是,年輕人的眼光依舊很冰冷。“這件禮品多少錢?”年輕人問了一句。“50元。”格蘭回答道。年輕人聽格蘭說完後,伸手掏出50元錢甩在櫃台上。格蘭很奇怪,自從禮品店開業以來,她還從沒遇到過這樣豪爽、慷慨的買主呢。“先生,您想將這個禮品送給誰呢?”格蘭試探地問了一句。“送給我的新娘,我們明天就要結婚了。”年輕人依舊麵色冰冷地回答著。格蘭心裏咯噔一下:什麼,要送一隻烏龜給自己的新娘,那豈不是給他們的婚姻安上一顆定時炸彈?格蘭沉重地想了一會,對年輕人說:“先生,這件禮品一定要好好包裝一下,才會給你的新娘帶來更大的驚喜。可是今天這裏沒有包裝盒了,請你明天早晨再來取好嗎?我一定會利用今天晚上為您趕製一個新的、漂亮的禮品盒……”“謝謝你!”年輕人說完轉身走了。

第二天清晨,年輕人早早地來到了禮品店,取走了格蘭為他趕製的精致的禮品盒。年輕人匆匆地來到了結婚禮堂——但新郎不是他,而是另外一個年輕人!他快步跑到新娘跟前,雙手將精致的禮品盒捧給新娘,而後,轉身迅速地跑回了自己的家中,焦急地等待著新娘憤怒與責怪的電話。在等待中,他的淚水撲簌簌地流了下來,有些後悔自己不該這樣做。傍晚,婚禮剛剛結束的新娘便給他打來了電話:“謝謝你,謝謝你送我這樣好的禮物,謝謝你終於能明白一切,能原諒我了……”電話的一邊新娘高興而感激地說著。年輕人萬分疑惑,他什麼也沒說,便掛斷了電話。但他似乎又明白了什麼,迅速地跑到了格蘭的禮品店。推開門,他驚奇地發現,在禮品店的櫥窗裏依舊靜靜地躺著那隻精致的水晶烏龜!

一切都已經明白了,年輕人靜靜地望著眼前的格蘭。而格蘭依然靜靜地坐在櫃台後邊,衝著年輕人輕輕地微笑了一下。年輕人冰冷的麵孔終於在這瞬間被改變成一種感激與尊敬:“謝謝你,謝謝你,讓我又找回了我自己。”格蘭笑著說:“先生,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你的寬容會為一對新人帶來幸福的。”年輕人抬起頭問道:“我想知道我送給他們的究竟是什麼?“是兩顆相交在一起的水晶心。”格蘭淡淡地答道。

以恨對恨,恨永遠存在。在無盡的怨恨、憤怒當中,自己也無法做到心平氣和,生活中看不到陽光和鮮花。貌似怨恨、報複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卻沒有意識到是在傷害自己,自己的內心完全被煩惱、痛苦、仇恨所占據。越恨別人,越是要處心積慮地報複別人,自己就越不開心、心靈也就越扭曲。在報複別人的時候,自己內心是無法做到釋然。不能饒恕別人,也就不能饒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