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宮以後,徐誠忻立即趕往殿前司,直接找到東門指揮使李文漢。畢竟這人是他在禁軍中唯一認識的,與熟人說話總是容易一些。
李文漢身為禁軍平時少有任務,邊疆無戰事,國內又沒有大的動亂,自然是清閑得很。一個軍官要和平年代想要升職是極其困難的,他也巴不得有點事做做。一聽這事哪有不樂意的,況且這還是皇帝親自過問的,心裏也是暗暗感激徐誠忻能把這差事交給他。
“徐大人放心,有陛下的手諭在此,我們豈敢掉以輕心,不須數日必將嫌犯一一捉拿歸案。”
徐誠忻:“那就有勞李大人了,呆會你隻要派人告知內人一聲,她自然會全力相助。”李文漢滿口答應,二人又略略商討一下細節,便各自去忙了。
徐誠忻想想時間還不晚,幹脆順路去一趟軍器監。雖說現在火槍已經夠用了,但多少也要備些,更重要的是了解一下軍器監的保密工作是否到位。到了軍器監跟監官一聊製度,頓時放心不少。原來軍器監的工匠都是兵員編製,平時隻在裏麵服役,不到年限是隻能跟兵士一樣住營地,不與外界接觸。
既然已經問清了情況,他也不願再多廢話了,就隨便客套幾句去找“海聾王”他們了。他們一見徐誠忻來了,興奮為已,拉著他就往前走。
徐誠忻讓這些孩子氣的老頭逗樂了,不禁笑道:“幾位老哥們,你們這是要幹嘛?”
海聾王吼道:“徐大人現在好久沒來了,我們想找你又找不到。這些家夥已經造出來十多天了,就等著你來評判評判呢。”
“什麼東西啊?”徐誠忻好奇地問。話剛一說完,眼前的倉庫大門已被人一把推開,徐誠忻頓時呆住了。隻見裏麵整整齊齊地擺著三門大炮,看為式樣正是按照徐誠忻的圖紙造出來的。
這幾門大炮與博物館裏展覽的在些不同,那些大炮因為要考慮到巨大的後座力,基座與炮管非常笨重,有的還是直接澆鑄的炮台上動不了的。而現代的火炮主要有三處後座緩衝裝置,分別是液壓緩衝、助鋤和炮口置退器。液壓緩衝在宋朝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他隻設計了活動大架的助鋤和炮口置退器。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解決火炮的強大後座力,從而大量減輕火炮本身的重量,可以提高炮兵的機動能力。隻是這樣簡單的二個設計也讓他們動破了腦筋,畢竟這是宋代。原本徐誠忻的設計炮口置退器與炮管是融為一體的,但他們無辦到,隻得在炮口做一活扣,將這個帽子扣在上麵。
更難的是炮管的製作,雖然用的是澆鑄之法,但光土模的製做就化了好多天時間。加上用如此簡單的機械工具和提煉手段,一個炮管至少要化十五到二十天的時間。這還是最簡單的,沒有炮栓、沒有膛線,隻有火門的的炮管。
徐誠忻是沒想到他們竟然在這麼艱苦的條件下,硬是造出了三門火炮,真有點想向他們磕頭的衝動了。他就象看到親人一樣衝上去,拍拍火炮,仔細打量起來。火炮長度約一人多高,後粗前細,根部位大約有臉盆那麼粗。炮管被固定在一架鐵皮車上,上麵有一個活扣,可以用來調整火炮的俯仰角度。至於偏航方向隻能移動整座炮架了,這不是現在可以考慮的問題。
徐誠忻最關心的是炮管內部,用手一摸,油光錚亮,也不知用的什麼方法,銑得光滑如砥。
“試射過了嗎?”
“沒有大人在邊上看著,我們實在不敢用它,要不我們今天就試試?”海聾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好,一定要試試!”徐誠忻是個炮兵,看到火炮好比見著了親人,也有些迫不及待了。“馬上拉到鐵衛營,找個地方試射一下,這玩意可是攻城掠地的利器啊!對了,炮彈有問題嗎?”
“那玩意容易,你看那邊已經造了一堆了。”
徐誠忻順著他的手指方向一看,果然碼著一堆黑乎乎的鐵球。分別是實心彈和插著細竹管的空心彈,空心彈內部自然是裝著火藥的。隻是徐誠忻雖懂得引信的結構與工作原理,可在這裏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做出來的,所以隻能用藥線的長短來控製它的爆炸時間。
在它邊上還有一堆小個的鐵疙瘩,拿起來看了看,正要發問,邊上人就介紹起來了:“這個是手扔的鐵炮仗,倒是試過了,威力不怎麼樣,但用起來方便。”
“不錯,這東西的確是用起來方便,可以多做一些,銀子不夠問我要。”徐誠忻清楚這東西再怎麼貴也比不上人命值錢。
大夥兒開開心心的聊了一會天,幾個老頭又乘機向徐誠忻請教了一些專業知識。徐誠忻聊得開心,幹脆就在這兒吃了午飯。軍器監的幾個頭頭現在對這幫老頭也是客客氣氣的了,畢竟造出了這麼多牛逼的火器,他們麵子上也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