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易州戰局(1 / 2)

易州戰場的勝利隻是宋遼戰爭的一小部分,徐誠忻和他的夥伴們的興奮沒有維持多久。派出去的探子陸續回報,帶來了一個又一個讓人沮喪的消息。

寧化軍全軍覆滅,主將賀晉戰死,代州失守,參將高繼宣率二十餘騎勉強突圍。西線遼軍長驅直入,過忻州、逼太原繼續南下。東南麵真定大營十萬大軍麵對五萬遼軍騎兵被殺得節節敗退,已退守趙州一線。眼看東西兩線遼軍漸成合圍之勢,占領了黃河以北的大半區域。易州是碩果僅存的戰勝地,已成為敵占區的一座孤島。

“他娘的,這些軍隊是怎麼打的仗!”董統實在是想不通,人數占優又在本國作戰竟還能敗得這麼慘。坐在指揮所裏開會的人都有這種恨鐵不成鋼的憤怒,隻可惜鐵衛營人數太少,要不然定要再去打幾個勝仗羞羞他們。

曹方歎了口氣想說點什麼,又輕輕搖了搖頭,一付一言難盡的表情。確實,除了體製外的鐵衛營,人人都知道宋軍存在著多大的問題,但這些問題又輕易動不得,除了歎氣又能怎麼樣。

待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發泄夠了,徐誠忻才道:“別人怎麼打我們先不管,現在易州城的局勢,大家都說說看應該怎麼辦?”

眾人一下子沉默了,經過這一仗兵力已經損失一大半,除去傷兵能上陣打仗的還不到三千人,青壯百姓也至少死了一半。城防、武器裝備都需要大量補充,至於火器,就連炮仗都用光了,現在能用的隻有弓箭、石塊之類,鐵衛營與普通的禁軍已無差別。以這樣的情況,隨便來一支上萬人的遼軍,易州就凶多吉少了。

“守城!”董統一擰脖子,說道:“大不了再跟遼人幹一仗,隻要徐將軍在,我就不信守不住。”這倒不是他拍馬屁,徐誠忻領導弱勢兵力硬將兀衍的三萬大軍吃掉,這一仗已經讓所有人對他信服。在他們眼裏,這位半路出家的徐將軍已如孫武附體、孔明再世。

“城自然是要守的,但這城怎麼個守法卻大有講究。”徐誠忻分析道:“我們雖然打了勝仗,但我們最犀利的火器已經消耗殆盡,否則再來三萬我也不怕。如今我們兵不過三千,百姓又多是老病婦幼。易州城無險可守,一旦被攻我們須三麵抗敵,城外沒有護城河,內沒有甕城。更倒黴的是我們找不到可以期望的援軍,一支支宋軍尼馬都是銀樣蠟頭槍,沒有一個可以指望的。”

徐誠忻越說大家心情越沉重,一個個緊鎖頭。劉武有些困惑地說:“我朝號稱有一百餘萬大軍,而遼人隻來了十五萬左右,這仗打得......”

“話雖如此,但我們也不是沒有機會獲勝了。”徐誠忻的話又讓大家精神一振,“首先,遼軍是在客場作戰,就是在他們不熟悉的宋土上作戰。難免會水土不服,天時、地利與他們不利。”

“不錯,”呂大通說道:“遼人對這裏的道路不熟,這裏又多為山地丘陵,而越往南地形越複雜。他們的騎兵發揮不了最大的作用,攻城又是他們的弱項,隻要戰線一拉長,靠十五萬兵力就是顧此失彼......”

徐誠忻欣賞地看了他一眼,道:“小呂分析得不錯啊,做為指揮員就是要不停地思考分析戰況,大家要多多向他學習啊,哈哈哈。”呂大通其實比徐誠忻還大幾歲,但受到上級的當麵表揚總有些不好意思的,不由嘿嘿憨笑幾聲。

徐誠忻繼續分析,“其次,他們朝廷的是侵略戰爭,不得民心,我們是自衛反擊,隻要運用合理,老百姓必然會全力支持。老百姓的力量有多大,我相信大家也看到了,所以千萬不要忽視他們,他們才是打勝仗的根本。”

“第三,也是遼軍目前最迫切的問題,那就是後勤保障。遼軍打仗向來以戰養戰,雖是犀利卻不持久,隻要我們耐下心來跟他們打消耗戰,遼人必退。”

劉武有些擔心地說:“可是遼軍占了我們不少城,城裏的補給必定有些的,要是能再不丟城就好了。”

徐誠忻點點頭,說:“這正是我最擔心的,希望後麵的官兵不要太窩囊,至少不要讓遼軍進展得太順利了。不過......”他話鋒一轉,說:“指望人家總是太被動了,我們不能把勝利的希望都寄托在人家身上。遼軍之所以能長驅直入,很大原因是他們搞突然襲擊,又有漢奸賣國。等朝廷回過味來,大軍一到,還是有得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