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走馬觀花(1 / 2)

黃福家的床又大又軟,光滑柔軟的錦被也是香噴噴地,徐誠忻這一覺睡得通透爽快,一直到日上三杆才起床。

他一起床,府裏的丫頭、婆子便開始忙碌起來。他一伸手,衣服便套進來,一抬腿靴子便在腳下,連擰毛巾都不用他動手。早餐便有五種口味,五十多道小菜點心供他挑選。吃完早飯又是漱口、淨手、更衣、上茶,一道道程序搞得他有些煩燥起來。對他們一揮道:“都退下,沒我吩咐任何東西都別端上來。”

劉武略帶同情地說道:“徐大哥,我看著都累,您真是辛苦了!”

“媽的,真想跟你換換。”徐誠忻左右看看,道:“趁現在沒人,說說事情辦得怎麼樣了?”

“都已經吩咐下去了,我怕這府裏有探子,讓兄弟們出去另找地方換衣服。身份也有好幾種,遊客、商人、難民、連乞丐都有,嗬嗬。”

徐誠忻點點頭,道:“這些兄弟都在知天下培訓過,對付這些事情應該不會太難。但也要讓他們小心點,揚州城能有今天的局麵說明這些人都是不簡單,別露出了破綻。”

“這些我都已經交待過了,”劉武摩拳擦掌,“等把揚州的情況摸清了,就可以將他們繩之於法了吧?”

“當然還不夠,這隻能算個旁證,我可不指望因此能扳倒他們。最關鍵的還是要搞到內帳的帳本,現在這事毫無頭緒,所以我們得先查查他們的底,看看從哪位大人入手比較好。”

“揚州的稅賦徭役想要查清並不難,估計有個一、二天就能知道個大概。官員是清是貪也隻能聽聽民風,把柄是抓不住的,更難的是贓銀的數量與去向,還有地方駐軍的情況。”

北宋後期禁軍也開始在地方駐防,主要是仁宗不忍直接拋棄淘汰下來的禁軍,便將他們分派各地。這些禁軍其實與廂軍沒多大分別,戰鬥力極差。不過整個禁軍也隻是北宋前期還算得上是精英,越到後麵越窩囊。

揚州城外正駐紮著一支六千多人的隊伍,哲宗時期並沒什麼內亂,這支禁軍也隻是執行廂軍一樣的工作。築城、製作兵器、修路建橋、運糧墾荒以及官員的侍衛、迎送等都是他們的工作內容,與其說是禁軍,不如說是“役兵”更為合適。

正說著,有下人來報,說是有客來訪。

“還來啊!”劉武笑道:“再來東西都要把屋子堆滿了。”

“來送禮的?”

“是啊,昨天晚上還要多。不過今天的禮更重,看來他們已經認定你是位貪官了。”

徐誠忻哈哈笑道:“那就好,都收下。反正都是他們貪的,我們是來者不拒,快去吧。”

劉武出去收禮了,他獨自坐在院中飲了會茶,鄒靖便來了。鄒靖上門的時間掐得很準,隻等徐誠忻吃過早飯,喝了早茶,稍坐片刻便到,這自然是有人通報過消息的。

“徐大人休息得可好?”鄒靖遠遠地就是叉手一禮。

“不錯不錯。”徐誠忻微笑道:“鄒大人來得正是時候,我剛感到有些無聊你便到了,好巧啊。”

鄒靖嗬嗬一笑,道:“果然是巧了,不過更巧的是今日下午揚州名角玉兒姑娘在‘冠六清’搭台唱戲。下官已經為大人安排好一切,午宴後便可去品茶聽曲。”

“好啊,久聞揚州的清曲兒別俱一格,這次定要好好見識一番。不過,在這之前我們還得把聖上交待的事情先辦好,這才是正事。鄒大人,你看呢?”

“理應如此,”鄒靖麵色一正,說道:“不知大人想巡視哪塊地界,下官願一路向導。”

徐誠忻笑道:“我是第一次來揚州,哪認識路,還是有勞鄒大人代為安排。聖上心憂百姓疾苦,我們就來一次微服私訪,去看看揚州各處工商情況吧。”

“一切憑大人安排。”

於是二人換上便服,帶上幾名隨從出發了,範斫自然也是要跟去的。

揚州因為其長期做為海鹽的集散中心在古代鹽業經濟中占據了重要的曆史地位。揚州的發展與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是分不開的,它下處於大運河與長江的交彙處,南臨大江,北接黃淮,從這裏可以橫穿東西,縱貫南北,是古代水運交通的最大樞紐。所以揚州早在唐朝就逐步發展成當時最繁華的城市,“揚州富庶甲天下,時人稱揚一益二。”

不過南唐始,揚州城幾易其主,屢次遭到戰爭摧殘,因此北宋的揚州遠沒明後那麼繁榮,城區麵積也小得多。也是得益於它的地理位置,一旦天下太平,它發展恢複起來也是很迅速的。

一行人信馬由韁,徜徉在揚州城的大街小巷,但見道路整潔有序,商鋪林立、買賣繁榮,商戶路人皆麵有怡色,好一幅太平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