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工作效果,回到執行中衡量(1 / 3)

第四章 工作效果,回到執行中衡量

用執行衡量

在同一起跑線上,誰能更靈活、更快速、執行更堅決,無疑將擁有更多的競爭優勢。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東北一家國有企業破產,被日本財團收購。廠裏的人都翹首盼望著日方能帶來讓人耳目一新的管理辦法。出人意料的是,日本人來了,卻什麼都沒有變。製度沒變,人沒變,機器設備沒變。日方就一個要求:把先前製定的製度堅定不移地執行下去。結果怎麼樣?不到一年,企業就扭虧為盈。日本人的絕招是什麼?——執行,無條件地執行。

在一次眾多企業老總舉辦的管理沙龍上,主持人做了這麼一個測驗,要求參與人員在20分鍾內,將一份緊急材料送給《羊城晚報》的社長,並請他在回條上簽字。主持人特別申明:不得拆看信中材料。

在這次測驗中,有一名會員大膽地打開了資料袋,發現是個空信封,然後提出了若幹批評意見。主持人問各位受邀嘉賓:“作為一名執行者,你認為他這樣做,對嗎?”

在場的老總回答的內容雖然五花八門,但所有的人都回答:“打開信封是不對的,絕對不能看。”

在企業裏,一名執行人員可以在執行任務之前盡量了解事實的背景,一旦接受任務後就必須堅決地執行。領導層的命令,有的可以與執行者溝通,講明理由;有的不行,有一定的機密性,有時就需要做而不需要知道。

執行,需要我們的激情,如果一接到任務就想著怎樣去完成它,而不去考慮這個任務的可行性,這就是我們要找的員工。如果首先是充滿懷疑,不管懷疑大小,團體的目標都是無法實現的。

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不管領導決策對不對,執行是第一位的。第二,你要問清楚可以提供給你的支持是什麼?第三是你不管做成什麼樣,必須通過及時執行把結果反饋回來。這點很重要,因為一個領導層,他的決策對不對,是經過實踐來檢驗的。所以,不管能不能完成,你都得執行。

20世紀80年代初,四川成都有一家生產海洋牌洗衣機的大型企業,由於當時正處於國內洗衣機生產的初期,該企業技術力量雄厚,洗衣機的質量比較好,因此,生產的洗衣機旺銷市場,供不應求。

這時,企業領導層看到國內洗衣機發展史後,深知洗衣機必須升級換代,由當時的半自動向全自動發展。然而在具體執行上,企業采取依靠自己的技術力量,自行研製全自動洗衣機。

一晃幾年過去了,研製還沒有成功。而其他一些洗衣機生產企業,卻采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方法,迅速生產出全自動洗衣機投放市場,大受消費者的歡迎,如秋風掃落葉般掃掉了半自動洗衣機的市場份額。

生產海洋牌洗衣機的企業僅僅幾年就走完了從脫銷到滯銷,再到關門倒閉的曆程。該企業缺乏快速的反應能力,使企業的產品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趨向於落後,最後淘汰出局。他們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做到快速地執行。

為了適應市場的發展,1999年寶潔公司把中國的銷售渠道做了巨大的調整:取消銷售部,代之以客戶生意發展部(CBD),打破四個大區的運作組織結構,改為按照渠道建立的銷售組織。寶潔公司提出了全新的分銷覆蓋服務的概念,全國的分銷商數目由原來的300多個減少到100多個。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分銷商都接受渠道新政,分銷商拒絕去異地開辦分公司,在當地的銷售也不那麼積極了,寶潔的產品在很多局部地區市場出現空白,分銷商的鋪貨、陳列等工作也變得馬馬虎虎起來,寶潔的渠道新政在執行時已經嚴重變形,無法將產品在規定區域內有效地分銷,有效地滲透到應該到達的受眾和終端。

分銷商對渠道政策理解和執行的不到位、不配合,使渠道運作偏離了原來設定的軌跡,寶潔公司當年應收賬款迅速上升,呆死賬近億元。

其實,這種渠道政策變形的現象非常普遍,如總部製定的政策區域不執行、中間商不配合廠家的政策、零售商不配合廠家的政策等。所引起的渠道管理問題也比比皆是:總部與區域之間的矛盾,決策層與執行層之間的矛盾,渠道管理人員與一線業務人員之間的矛盾。

甚至連中國最優秀的企業聯想集團,也經常麵臨執行力的難題。聯想在1999年實施ERP改造時,業務部門不積極執行,使流程設計的優化根本無法深入。最後柳傳誌不得不施以鐵腕政策,才讓ERP計劃得以執行到位。

戴爾曾把他的快速製定的直銷模式寫成書,廣為傳播,不少企業爭相模仿,但是沒有一家企業能夠超過戴爾集團,原因隻有一個,他們缺乏對這一模式的執行力!

這個社會上的大多數成功者,他們之所以成功,不是因為他們有多少新奇的想法,而是因為他們自覺不自覺地進行著一項最有效的活動——執行。在同一起跑線上,誰能更靈活、更快速、執行更堅決,無疑將擁有更多的競爭優勢。

隻有行動才會產生效果

生活目的是沒有界限的,而真正的界限卻是:你是繼續前進,還是停滯不前,甚至放棄。問題的關鍵是,無論你的目標是什麼,你都應用行動把你的目的不斷向前推進。

曾有一位負責一個大規模的零售部門的經理人員去見史華茲博士。

他很苦惱地說道:“我怕會失去工作了。我有預感我很快就會離開這家公司。”

“為什麼呢?”

“因為統計資料對我不利。我這個部門的銷售業績比去年降低了7%,這實在很糟糕,特別是全公司的總銷售額增加了6%。而最近我也做了許多錯誤的決策,商品部經理好幾次把我叫去,責備我跟不上公司的進展。”

“我從未有過這樣的光景。”他繼續說,“我已經喪失了掌握局麵的能力,我的助理也感覺出來了。其他的主管覺察到我正在走下坡路,好像一個快淹死的人,這一群旁觀者站在一邊等著看我一點一點沒頂。”

這位經理不停地陳述種種困局。最後史華茲博士打斷他的話問道:“你采取了什麼措施,你有沒有努力去改善呢?”

“我希望會有轉機,可我已經無能為力了。”

“隻是希望就夠了嗎?”史華茲博士停了一下,沒等他回答又接著問:“為什麼不采取行動來支持你的希望呢?”

“我應該怎麼做呢?”他問。

“有兩種行動似乎可行。第一,今天下午就想辦法將那些銷售數字提高。這是必須采取的措施。你的營業額下降一定有原因,把原因找出來。你可能需要來一次廉價大清倉,好買進一些新穎的貨色,或者重新布置櫃台的陳列,你的銷售員可能也需要更多的熱忱。我並不能準確指出提高營業額的方法,但是總會有方法的。最好能私下與你的商品部經理商談。他也許正打算把你開除,但假如你告訴他你的構想,並征求他的意見,他一定會給你一些時間去進行。隻要他們知道你能找出解決之道,他們是不會做劃不來的事換掉你的。”

史華茲博士繼續說:“還要使你的助理打起精神,你自己也不能再像個快淹死的人,要讓你四周的人都知道你還活得好好的。”

這時他的眼神又露出勇氣。

然後他問道:“你剛才說有兩項行動,第二項是什麼呢?”

“第二項行動是為了保險起見,去留意更好的工作機會。我並不認為在你采取肯定的改善行動,提升銷售額後,工作還會不保。但是騎驢找馬,比等到失業了再找工作容易10倍。”

沒過多久,這位一度遭受挫折的經理打電話給史華茲博士。

“我們上次談過以後,我就努力去改變。最重要的步驟就是改變我的銷售員。我以前都是一周開一次會,現在是每天早上開一次,我真的使他們又充滿了幹勁,大概是看我有心改革,他們也願意更努力。

“成果當然也出現了。我們上周的營業額比去年同期高很多,而且比其他部門的平均業績也好很多。”

“喔,順便提一下,”他繼續說,“還有個好消息,我們談過以後,我就得到兩個工作機會。當然我很高興,但我都回絕了,因為這裏的一切又變得十分美好了。”

隻有行動才會產生效果,塞繆爾·斯邁爾斯認為成功就要知道成功的人都采取什麼樣的行動。有許多人這麼說,“成功始於想法”。但是,隻有這樣的想法,卻沒有付諸行動,是不可能成功的。

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最嚴重時,在多倫多有位年輕的藝術家,他全家靠救濟金過日子,那段時間他急需用錢。此人精於木炭畫,他畫得雖好,但時局卻太糟了。那時根本無法發揮他的潛能,尤其在那種艱苦的日子裏,哪有人願意買一個無名小卒的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