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自己,財富是你應得的

財富就是能完全體驗生命的能力。

——美國著名哲學家亨利·戴維·梭羅

害怕金錢導致我們像對待受到驚嚇、過分依賴他人的孩子一樣對待別人。

金錢在社會中就會起那樣的作用。

眼前的一個例子:《休斯敦紀事報》上說,破產的西北航空公司給他們那些可能失去工作的員工發了封備忘錄,在備忘錄中,公司建議員工采取一些方式熬過財政困境。

他們建議的其中一個方法是“去翻垃圾找找你可能想要的東西”!他們還建議你帶約會對象去林中散步,就不用花錢了。

那封備忘錄題目是“101種省錢的方法”。有這樣的思維方式,怪不得西北航空要倒閉了!

西北航空發言人羅曼·布拉霍斯基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說:“有些收到備忘錄的員工認為其中幾項有問題。”

布拉霍斯基告訴路透社:“員工們也同意有些建議和點子提得的確不錯,但有些就太不近人情了。‘如果你省下了一些錢,自我表揚一下——那是你應得的獎賞,’備忘錄上說,‘隻拿出你需要的一部分,謹慎使用。’”

但說到錢財,你不用像對待一個不該得到錢的孩子一樣對待自己。足夠的金錢是你應得的,你不應得的是一種在垃圾裏找食物,隻在樹林裏跟人約會的人生。

停止去想錢財是否使你“應得的”。

當你得到其他東西時就不會這麼想,為什麼提到錢要這樣?如果有人在你口渴時遞給你一杯冰水,你絕不會想:“不知我是否應該得到這杯水。”當你要寫字,有人遞給你一支鉛筆,你不會想:“好,謝謝,但我應該得到這支鉛筆嗎?”

那麼,為什麼當有人付一大筆錢要你做某件事,你卻立刻覺得自己也許不應得到那些錢呢?

我們很多人都從童年帶來了自卑心理,好心的父母曾跟我們說:“你絕對不會成功,因為你連如何整理自己的房間都不會。你沒有認真做學校的作業,所以大概以後也賺不到什麼錢。”結果是,你長大後會經常想:“既然我完全不適合成功,那就最好找個給最低工資的工作。”

覺得自己不適合成功,你的這種想法對賺錢毫無幫助,對其他人賺錢也毫無幫助,最後大家都成了輸家。

你知道自己真的很擅長做一些事,當你能把長處和服務他人的職業結合起來,你就能從中賺很多錢,而且每一分錢都是你應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