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生命的夕陽(1 / 3)

1945年5月7日淩晨,德國政府代表與盟軍最高司令部的代表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歐洲的戰事結束了。

巴頓突然感到一陣可怕的孤獨和惆悵。他為戰爭的突然停止而感到遺憾,為無仗可打而極度苦悶,他覺得自己似乎還應該做更多的事情。他在給妻子的一封信中寫道:“我熱愛戰爭、工作和振奮人心的事。對於我來說,和平將是一座墳墓。”於是,他極力要求參加對日戰爭。此時恰好空軍司令阿諾德來訪,巴頓便向他遊說。巴頓還曾經給馬歇爾寫信,表示願意立即飛赴遠東參戰,即使降職使用也在所不惜。對此,巴頓滿懷希望和信心,他曾要求部下做好準備,說他將會率領他們奔赴中國作戰,徹底摧毀日本法西斯。

但巴頓的這一幻想很快就徹底破滅了。這使他萬分沮喪,認為自己已經成了一個無用的曆史人物。

萬眾矚目——1945年6月,巴頓回國短期休假,在波士頓他被視為凱旋歸來的英雄,受到隆重歡迎。不久,巴頓又一次獲得了參戰的機會。5月中旬他在英國旅遊時,突然接到緊急命令,讓他立即返回待命。巴頓似乎預感到可能有戰事發生,立即飛返法國。艾森豪威爾告訴他,鐵托的勢力正在巴爾幹地區迅速膨脹,有可能迅速蔓延到阿爾巴尼亞和意大利的部分地區,為了抑製共產主義勢力的擴張,填補德意法西斯倒台後在意大利一帶出現的真空,美軍決定讓巴頓率部進入該地區。巴頓用兩天時間做好了一切準備工作,枕戈待旦。但隨後形勢有所變化,馬克·克拉克將軍的部隊近水樓台,迅速控製了意大利的局勢,那裏已經不再需要巴頓了。隨著這一行動被取消,巴頓至此便徹底告別了戰爭這一大舞台。

百無聊賴的生活使巴頓產生了一種嚴重的失落感,也勾起了他濃烈的思鄉之情。不久,他便懷著急切的心情匆匆返回美國,進行短期休假。

巴頓是懷著悵惘抑鬱的心情回到美國的,而美國則把他當做一個凱旋歸來的英雄來看待,鮮花、彩帶和歡呼的人群很快就把他淹沒了,各大媒體對他歸國一事也進行了渲染,使他那顆疲勞傷感的心又振作起來。在他看來,自己所受的磨難和打擊都成為過眼煙雲,一切都已經得到了補償,世界是多麼美好啊!但很快他就發現,自己的言論和思想與美國的社會氣氛是多麼的不協調。

巴頓多次被邀請到各地發表演講。在這些演說中,巴頓充分表現了他那英武的雄姿和軍人氣度。他總是邁著職業軍人的標準步伐健步走上講台,用威武宏亮的聲音和不容置疑的口吻發表他的見解。他聲情並茂地介紹了美軍在北非和歐洲戰場上立下的豐功偉業和感人事跡,也生動地講述了自己的一些親身經曆。當講到那些為戰勝法西斯強盜而捐軀的英烈們時,他總是滿懷著深深的崇敬之情,並時常流下傷感的淚水。此時,他表現出的情感和神態與他的一貫作風很不相稱,卻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在緬懷英烈悲壯感人的事跡時,巴頓始終在著力張揚一種崇高的英雄主義精神,偶爾也流露出一些宿命情結。他試圖告訴人們,軍人戰死沙場是一件光榮和值得驕傲的事情,特別是在這樣一場為拯救全人類而進行的神聖戰爭中。所以,活著的人們不應該僅僅為之哭泣,而應該為英雄的產生而感到自豪。但在更多的場合,巴頓仍是以戰時的那種激昂癲狂的情緒和言詞闡述他的思想主張,他要求人們繼續備戰,繼續保持高昂的士氣,放棄任何和平麻痹思想,迎接即將來臨的新的戰鬥。他的激烈措辭和凶悍的姿態好像是一個好戰分子在進行戰爭動員。此時,飽經戰亂的美國人民剛剛獲得和平,人心思定,渴望過祥和富足的生活。巴頓的過激言論激起了許多人的反感和厭惡,一些進步分子和愛好和平人士對巴頓的反共好戰觀點進行了尖銳的批評。巴頓過去的一些政敵也趁機對他進行攻擊和詆毀,使這位英雄人物的形象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