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生活的第一要則:帶著目的去做事1
生活中的你做事是否具有目的性
阿爾伯特?哈伯德先生說過,如果你並不想從工作中獲得什麼,那麼你隻能在漫長的職業生涯的道路上無目的地漂流。隻有目標在前方召喚,你才會有進取的動力。在《愛麗斯漫遊奇境》中,小愛麗斯問小貓咪:“請你告訴我,我應該走哪條路呢?”
貓咪說:“這在很大程度上看你要去什麼地方。”
“去哪我都無所謂。”愛麗斯說。
“那麼你走哪條路都可以。”貓咪回答道。
“這……那麼,隻要能到達某個地方就可以了。”愛麗斯補充道。
“親愛的愛麗斯,隻要你一直走下去,肯定會到達那裏的。”
現實中,像愛麗斯那樣去哪裏都無所謂的人大有人在。他們在工作中標榜努力工作,勤奮學習,但卻從來沒有一個工作目標,更談不上職業規劃,他們機械地工作,瘋狂地工作,忘了自身的健康和家庭生活。可以說,他們將在個人發展中走更多的彎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目的。
思想家愛默生說過:“成功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成功的首要因素是製定一套明確、具體而且可以衡量的目標和計劃。”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成功,都渴望實現財務自由,都渴望幹自己想幹的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但是要成功就要達成自己設定的目標或是完成自己的願望。否則,成功是不現實的。成功就是實現自己有意義的既定目標。
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沒有目標的人在為有目標的人達到目標”。因為沒有目標的人就好像沒有羅盤的船隻,不知道前進的方向,有明確、具體的目標的人就好像有羅盤的船隻一樣,有明確的方向。在茫茫大海上,沒有方向的船隻隻有跟隨著有方向的船隻走。
有目標的必定能夠成功,但沒有目的的人一定不能成功。博恩?崔西說:“成功就是目標的達
成,其他都是這句話的注解。”現實中那些頂尖的成功人士不是成功了才設定目標,而是設定了目標才成功。
一、沒有目的,人生便沒有希望
安利事業部創始人之一、200萬員工的跨國企業領袖理查?狄維士先生說過,沒有目的的人生是沒有希望的。一個人無論他現在多大年齡,他真正的人生之旅,是從設定目標的那一天開始的,隻有設定了目標,人生才有了真實的意義。
有個年輕人去采訪塞繆爾?斯邁爾斯博士。塞繆爾?斯邁爾斯博士是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教授,雖然已經70高齡了,卻保有相當年輕的體態。
“我在好多好多年前遇到過一個中國老人,”斯邁爾斯博士緩緩地說道:“那是二戰期間,我在遠東地區的俘虜集中營裏。那裏的情況很糟,簡直無法忍受,食物短缺,沒有幹淨的水,放眼所及全是患痢疾、瘧疾等疾病的人。有些戰俘在烈日下無法忍受身體和心理上的折磨,對他們來說,死已經變成最好的解脫。我自己也想過一死了之,但是有一天,一個人的出現扭轉了我的求生意念——一個中國老人。”
年輕人被斯邁爾斯博士的講述深深地打動了。
“那天我坐在囚犯放風的廣場上,身心俱疲。我心裏正想著,要爬上通了電的圍籬自殺是多麼容易的事。一會兒之後,我發現身旁坐了個中國老人,我因為太虛弱了,還恍惚地以為是自己的幻覺。畢竟,在日本的戰俘營區裏,怎麼可能出現一個中國人?”
“他轉過頭來問了我一個問題,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卻救了我的命。”
年輕人馬上提出自己的疑惑:“是什麼樣的問題可以救人一命呢?”
“他問的問題是,”斯邁爾斯博士繼續說,“‘你從這裏出去之後,第一件想做的事情是什麼?’這是我從來沒想過的問題,我從來不敢想。但是我心裏卻有答案:我要再看看我的太太和孩子們。突然間,我認為自己必須活下去,那件事情值得我活著回去做。那個問題救了我一命,因為它給我某個我已經失去的東西——活下去的理由!從那時起,活下去變得不再那麼困難了,因為我知道,我每多活一天,就離戰爭結束近一點,也離我的夢想近一點。
中國老人的問題不隻救了我的命,它還教了我從來沒學過,卻是最重要的一課。”
“是什麼?”年輕人問。
“目標的力量。”
“目標?”
“是的,目標,企圖,值得奮鬥的事。目標給了我們生活的目的和意義。當然,我們也可以沒有目標地活著,但是要真正地活著,快樂地活著,我們就必須有生存的目標。偉大的思想家愛默生曾說過:‘沒有目標,日子便會結束,像碎片般地消失。’”
沒有目的的日子是沒有希望的。一個人沒有了生存的目的,生命的意誌力就會下降。一位美國
的心理學家發現,在為老年人開辦的療養院裏,有一種現象非常有趣:每當節假日或一些特殊的日子,像結婚周年紀念日、生日等來臨的時候,死亡率會戲劇性地降低。他們中有許多人為自己立下一個目標:要再多過一個聖誕節、一個紀念日、一個國慶日等。等這些日子一過,心中的目標、願望已經實現,繼續活下去的意誌就變得微弱了,死亡率便立刻升高。
生命是可貴的,並且隻有在它還有一些有價值的時候去做了,去實現它,才能得以延續下去。事實上,每個人都知道在生活中樹立目標的重要性,然而,或是受別人影響,或是出於對生活的漠然,大街上的大多數人都在跟著茫然無目的的人流,緩緩走過人生。
二、目的是成功的基石
目的是構成成功的基石,是成功路上的裏程碑。目標能給你一個看得見的靶子,你一步一個腳印去實現這些目標,你就會有成就感,就會更加信心百倍,向高峰挺進。
成功學專家拿破侖?希爾說過,不甘作平庸之輩的人,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追求目標,才能調
動起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目標是一種持久的熱望,是一種深藏於心底的潛意識。它能長時間調動你的創造激情,調動你的心力。你一旦想到這種強烈的願望,就會產生一種原子能般的動力,就會有一種鋼鑄的精神支柱。一想到它,你就會為之奮力拚搏,就會盡力完善自我。在艱難險阻麵前,決然不會
輕易說“不”字。為了目標的實現,去勇敢地超越自我,跨越障礙,踏出一條坦途。
弗拉倫茲?恰克,是第一個橫渡英吉利海峽的女性。1952年7月4日,在濃霧當中,她走下加
利福尼亞以西20海裏的卡塔標納島,向加州遊去,她要成為第一個橫渡這個海峽的女人。
霧很大,甚至瞧不見領航的船隻。海水凍得她渾身都麻木了,海中還有鯊魚,時時在威脅著她。
15個小時過去了,她感到自己不能再遊了,她要放棄了。
她的母親和教練在另一條船上。他們都告訴她離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棄。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她發現,除了濃霧外什麼也看不到。
過了一會兒,在她的堅持下,人們把她拉上了船。
到了岸上,她漸漸覺得暖和多了。這時,她才發現,人們拉她上船的地點,離加州海岸隻有半英裏。
一時間,她感到了失敗的打擊。
後來,她不無懊悔地對記者說:“說實在的,我不是為自己找借口,如果當時我看見陸地,也許我能堅持下來。”
其實,令她半途而廢的不是疲勞,也不是寒冷,而是因為她在濃霧中看不到目標。弗拉倫茲?恰克小姐一生中就隻有這一次沒有堅持到底。
兩個月後,她終於成功地遊過了同一個海峽。
三、目的是快樂的根源
目標賦予我們生命的意義和目的。有了目標,我們才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追求喜悅而不是避免痛苦上。有了目標,我們才知道要往哪裏去,去追求些什麼。沒有目標,生活就會失去方向,而人也成了行屍走肉。人們生活的動機往往來自於兩樣東西:不是要遠離痛苦,就是追求歡愉。目標可以讓我們把心思緊係在追求歡愉上,而缺乏目標則會讓我們專注於避免痛苦。同時,目標甚至可以讓我們更能夠忍受痛苦。
一位閱盡滄桑的學者告訴自己的學生,目標可以讓一個人的痛苦減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