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虎就是運用這種訂立目標的方法,登上了網球王座。他說:“我早年的幾位教練常訂立清楚明確的目標,正是我願意遵循的。這些目標不見得一定要像贏得巡回賽這麼的重大,而是將一些有待克服的困難、需要努力與做計劃的事訂立為目標。如果能達成這個目標,一定會有
某種收獲的。不過我要再強調,不是隻有贏得巡回賽才可以作為目標。往往一些小目標漸漸一個個地達成後,我自己都會意外地發現:‘嘿!我距離得大獎已經越來越接近了。’”
艾虎一直以這種方式參加高難度的比賽。他說“參加巡回賽,總想能進入複賽。比賽時,總希望漏接的反手球不超過某個數字。或者是必須鍛煉體力到一定的程度,氣候太熱時,才不至於很快就感到疲倦。這一類的小目標,可以幫助你將注意力由成為世界第一或贏得巡回賽這類的遠大目標,分解為幾個較易達成的小目標。”
因發現DNA結構而榮獲諾貝爾獎的美國科學家莫裏斯?威爾金斯說道:“癌症的種類實在太多了。我正設法治愈某些癌症。當然我們希望能治療得越多越好。”
“但是,你一定要訂立中程目標。明天就治愈結腸癌不能算是中程目標。我們目前的目標隻是先認識這個病症。這個過程還牽涉很多不同的步驟。沒有人願意身陷挫折之中。每次一個小
目標,將會是你快樂的泉源。”
湯姆?丹林曾負責自己家族公司的生意,他的公司是一家汽車配件公司,他一個人身兼數職——從會計、簿記、生產管理到業務全一手包了。所有這些在汽配行業中的經驗隻教會了他一件事,那就是:他再也不想從事汽配生意了。
有一天,湯姆?丹林遇到一位高中同學,他正在當地一家醫院擔任行政助理。湯姆?丹林對自己說:“那才是我的興趣。我喜歡幫助別人。我要事業有成,我喜歡帶領一群人去從事正確的事。”從當時湯姆?丹林的情況來看,要從事醫院的行政工作,中間還有一段相當的距離。一方麵,需要主修醫院行政的學位,另一方麵,還得能在醫院找到差事。不過,湯姆?丹林設定目標,他立刻著手排除困難。
他終於進入耶魯大學就讀,並從家樂氏基金會得到一筆補助,又從當地銀行申請到貸款。他在北岩大學的附屬醫院業務部門打夜工。一拿到學位,他就申請擔任北岸醫院的駐院行政人員。
湯姆?丹林回憶道:“醫院董事長傑克?郝斯曼與我麵談。我們談話的時間不超過三分鍾,不過,三分鍾內,我就讓他接受了我。他問了我一個怪問題。當他知道我已婚,而且有三個幼子時,他問道:‘你怎麼養家呢?’因為當時醫院駐院行政人員的年薪是三千九百美元。
”
湯姆?丹林記得自己當時是這麼回答的:“郝斯曼先生,我剛剛進來前已經想了好一陣子。我一定得把一切都安頓好,才能在這段時間裏足以維生,並朝向醫院行政的職務邁進。”
他訂立了目標,每項細節都列入計劃,並辛勤地努力邁向目標。終於在他下定決心步入醫療行業後的第五年,他已擔任北岸醫院高階主管的職務。
湯姆?丹林在回顧自己成功經驗時認為,正是中程目標不斷地鼓勵自己朝更大的目的去靠近。
他說:“中程目標的製定會使我們產生積極性。你給自己定下目標之後,目標就會在兩個方麵起作
用:它是努力的依據,也是對你的鞭策。目標給了你一個看得見的射擊靶。隨著你努力實現這些目標,你會有成就感。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目標,這時你的思想方式和工作方式也會漸漸改變。”
三、用目的喚醒沉睡的潛能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特意深植在腦海中並維持不變的“明確的目的”,在下定決心要將它予以實現之際,將滲透到整個潛意識,並自動影響到身體的外在行動以促成目的的實現。因此,為了在明確的目的下煥發激情,實現自己的潛能,我們應該選擇生命中的“主要目的”,選好之後,把它寫下來,放在你每天至少可以看到一次的地方。其用意在於,把這個目標深深地印在你的潛意識中,把它當作一種模型或藍圖,讓它支配你生活中主要的活動,一步一步地向它邁進。
你可以利用心理學上的一種方法,把你的“主要目的”深刻在潛意識中,這個方法就是所謂的“自我暗示”。你一再向自己提出暗示,這等於是某種程度的自我催眠,但不要因此而
對之產生恐懼。
隻要一個人能夠妥當地發展他的“明確的主要目的”,那麼,在“合理的範圍之內”,沒有任何事情是他辦不到的——有很多的證據可以支持這種說法。例如美國人艾廷吉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1964年,艾廷吉在亞利桑納監獄被判處無期徒刑。
在入監服刑之初,據他自己承認,是個不折不扣的“壞人”。除此之外,大家還深信,他將在一年之內死於肺結核。
艾廷吉有充分的理由感到沮喪,換上任何人也會如此的。人們對他提出嚴厲的指責,在這世界上他沒有任何一位朋友能夠對他提供協助或鼓勵。但就在這時,他自己的思想上發生了某種
變化。結果,他恢複了健康,打敗了可怕的肺結核,最後打開了監獄的大門,獲得了自由。
“某種變化”究竟是指什麼?
很簡單,就是這個:他下定決心,要戰勝肺結核,並使自己恢複健康。這是一項很明確的目的。在他下定決心之後,不到一年時間,他終於勝利了。接著,他把這項“明確的主要目的”又予以擴大,決心要使自己重獲自由。不久,他四周的監獄圍牆果真都“消失”了。
對於懂得如何運用自我暗示方法以創造一項“明確的主要目的”的人來說,沒有任何不利的環境能夠強烈到足以妨礙他們。這樣的人能夠擺脫貧窮的桎梏,消滅最危險的病菌,從低微的生活階層中爬升到有錢有勢的地位。
拿破侖就是借助這個方法,使自己從科西嘉島出身低微的一個窮小子,最後當上了法國的獨裁君主。林肯也是借助於同樣的方法,跨越了一道寬廣的鴻溝,從肯塔基山區的一棟小木屋走出來了,最後成為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更是借助於這一方法使自己成為美國最有作為的總統之一。
阿加西是英國一位著名的作家和演說家。大約10年前,他領會到了自我暗示方法的功效,立即加以運用。他製定出運用這種方法的一項計劃,結果證明極為有效。當時他既不是作家,也不是演說家。
每天晚上入睡之前,他會閉上眼睛,幻想自己看到了一張長長的會議桌,他(在想像中)安排了一些著名的人物坐在桌旁,而這些人物的個性和優點正是他極力想要模仿的對象。他把林肯安排坐在桌子的盡頭,然後在桌子兩旁分別坐了拿破侖、華盛頓、愛默生等偉人。最後,他對這些被他安排坐在想像中會議桌前的幻想人物發表談話,談話的內容大致如此:
對林肯先生:我渴望在我自己的個性中培養出你所擁有的優點,正直、對所有的人充滿耐心和
幽默。我需要擁有這些優點,在我培養出這些優點之前,我不會罷手的。
對華盛頓先生:我渴望在我自己的個性中培養出你所擁有的獨特的優點,強烈的愛國心、自
我犧牲的精神,以及卓越的領導才能。
對愛默生先生:我渴望在我自己的個性中培養出你所擁有的這些獨特的優點,深邃的穿透力以及用想像解釋大自然法則的能力,如同這些自然法則寫在了監獄的石牆上、正在成長的樹木上、潺潺流過的小溪裏、盛開的花朵,或是小孩子的臉上。
對拿破侖先生:我渴望我自己的個性中培養出你所擁有的這些獨特的優點,自信心能夠克服障礙、戰略眼光、從失敗中學到教訓,以及從失敗中發展出力量的能力。
對赫巴特先生:你能用清晰、簡潔而有力的語言表達你自己的觀點,我渴望能擁有與你相等,或超過你的這種能力。
一連好幾個月,阿加西每天晚上都不斷看到這些人物坐在那張想像中的會議桌旁,他最後終於把他們傑出的優點十分清楚地印在他自己的潛意識中,並開始形成一種由這些人物個性組成的屬於他自己的個性。
明確的目的,可以喚醒一個人的潛能。在這裏,潛意識也許可以比作是一塊磁鐵,當它使用,並與“明確目的”發生關係之後,它就會吸引住達成這個目的所必備的條件。
讓“帶著目的做事”成為你的習慣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是為了達成某種目的而活著。一個人達成自己目的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追求目標的過程。而人的大腦和神經係統,從其功能來講,便是一個奇異而又複雜的追求目標的係統。這個係統始終引導著人們去尋求目標,實現目標。
一個人的成功,其實就是他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包括小目標或大目標、短期目標或長期目標——的全過程,從設立目標到為目標奮鬥,直至最後實現目標。
假如人生沒有值得為之奮鬥的目標,就會出現下麵這樣一種惡性循環的生活方式:
早上起床——為了去上班——為了賺取生活費——為了活著——為了明天能起床上班——為了賺取生活費……
如此一來,人生將會變得多麼乏味,生活將是多麼令人遺憾啊!
因此,我們要達成自己的願望,就應該讓帶著目的做事成為自己的習慣。
一、把想得到的東西作為目標
生活中我們可以把自己想得到的東西當成自己的目標,如果我們充滿激情,滿懷信心地追求一個目標時,就會一步步地實現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