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世界上最聰明的十種投資思路1
第十五章 世界上最聰明的十種投資思路
從你熟悉的地方尋找10倍股
適應人群: 喜歡購買一些自己根本不懂的股票的窮人。
致富指數:★★★★★
窮人迷思: 在選股的問題上,窮人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到處尋找成功選股的秘訣,卻不知道其實10倍股就在他們身邊,在他們最熟悉的地方。
大多數窮人投資者都認為,把驅車在鎮上到處品嚐油炸圈餅當做公司調查分析過程的第一個步驟絕對是一個非常幼稚的舉動。窮人似乎更喜歡購買一些他們對其業務根本搞不懂的公司的股票。這似乎已經成為股市的一條不成文的規則:如果你根本不了解一家公司,那麼你就把一輩子攢的錢都拿出來投資這家公司的股票。
窮人總是遠離那些就在自己日常生活中能夠近距離觀察到的自己非常熟悉的公司的股票,反而費盡心機尋找那些生產的產品讓人根本無法了解的公司的股票。
他們總是帶著一種這山望著那山高的常見心態,到處尋找成功選股的秘訣,卻唯獨忽略了他們肯定能找到這種秘訣的地方——自家後院。
窮人對於不熟悉的東西都有一種敬畏,在選股上同樣如此,對那些自己熟悉的股票總是熟視無睹,而對那些自己一無所知的股票反而情有獨鍾。然而,事實如何呢?
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的股票市場都屬於地方性的市場,全國上市公司數量加起來才100多家。一方麵,由於市場規模很小,大盤的漲跌就等於個股的漲跌,幾乎看不到逆市漲跌的股票;另一方麵,由於上市公司屬於“物以稀為貴”的資源,公司的業績和行業前景對於股價的高低而言根本無足輕重。在那個年代,唯一能決定股價高低的,是介入該股炒作的主力的資金實力大小。相反,公司的業績和前景總會成為莊家出貨時炮製出來吸引大眾接盤的誘餌。每當股評家們齊唱讚歌吹捧某隻神秘股票的業績出眾、價值超群的時候,往往就是莊家賬麵利潤豐厚準備出逃的時候,與此相對應的,就是那隻股票的價格處於曆史高位。
莊家們總是可以利用窮人對那些看起來很神秘的股票的一知半解和無限向往,專門在出貨的階段,在股價走勢圖上畫出漂亮的向上突破圖形;然後把這一階段的走勢圖印刷在證券報紙雜誌上,配合股票分析師們萬分激動地分析該公司的前景多麼美妙,和美妙的前景相比,該股的股價是多麼便宜。在這種情況下,期望通過炒股改變自己貧窮命運的窮人,每每看著短期股價走勢漂亮的圖表,盲目迷信著專家們展示的公司光明前景買進股票,結果正好被套個正著。本來是想通過炒股來擺脫貧窮的,誰知道反而越炒越窮。
悲哀的是,10年之後,當我們這個市場的生態環境正在發生轉變的今天,還可以看到一些思維僵化的窮人炒股者繼續被這樣的騙術迷惑。他們相信造假的短期走勢圖,相信那些道貌岸然的股評家,卻唯獨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知道其實最能賺錢的股票就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
相對於窮人的盲目,富人采用了一種清醒的選股方式,即從生活中和身邊的事情開始,其主要思路就是產品——上市公司——股票這個順序。從生活中發現的暢銷產品挖掘出能夠上漲幾倍的潛力股票,正是富人的強項,也是他們能通過炒股成為富人的秘訣。
投身股市的人,不論窮人或富人,除了少量的是職業股民外,大多數都有自己的職業,或者曾經在某個特定專業領域中學習或工作過。其實這對於投資者而言就是選好股的寶貴財富。股票市場中的上市公司分布於各個行業,而每個行業的特殊性使得投資者很難完全了解每一家企業的產品。如果投資者連企業的產品都無法了解,那麼如何能夠判斷這家企業的經營情況呢?如果連基本的經營情況都沒有任何認識,買這樣的股票豈不是像買彩票一樣?事實上,每一個行業都會誕生一些牛氣衝天的股票,而從事這些行業的投資者便具有了把握這類股票的得天獨厚的優勢,隻是很多窮人投資者很容易忽視眼前的現實財富,而去舍近求遠地追求更縹緲的故事,這是投資之的大忌。
思維突破:隻選擇自己熟悉的股票
尋找10倍股的最佳地方是哪兒?國際投資大師彼得?林奇說:“從你身邊的事情開始。”如果自己在工作、購物、參觀展覽、吃東西時多留意一下,或者多關注新出現的有發展前途的行業,窮人投資者就可以找到能賺大錢的股票。
這裏說一個真實的案例。
2005年,隨著近幾年汽車產量的不斷提高和汽車價格的下降,整個汽車行業從前幾年的高峰期進入了贏利大幅削減的衰退期。不過小李發現,並不是所有的汽車公司都是這樣的,江淮汽車主要生產輕卡和瑞風MPV商務車,這些產品主要供應給中小企業的商務用戶。對於商務用戶來說,隻要有需求就會購買汽車,不會因為汽車價格下降而推遲購車計劃,這一點從江淮汽車2004~2005年的汽車銷量就可以看出。更為重要的是,小李周圍的經營中小型企業的朋友中,已經有兩個購買瑞風MPV商務車的。因此,小李判斷江淮汽車受汽車行業蕭條的影響很小,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在55元附近大量買入江淮汽車,之後江淮汽車果然在大盤向下的情況下逆勢上漲,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就已經翻番。
股神巴菲特曾告誡道:“人們似乎更喜歡購買一些他們不了解情況的股票,這種愚蠢的做法的代價是很高的。”
窮人要想通過炒股致富,大師的話是一定要謹記的。選股時隻選擇自己熟悉的股票。
要想挑選自己熟悉的股票,最簡單、最實用的投資方法就是:把自己賣出去的股票再買回來。具體操作方法是:如果在某隻股票上獲得了較好的收益,在相對高價賣出股票之後,然後把資金進行一段時間的凍結,等待這隻股票的價格再次下跌,當其價格下跌到賣出價的30%~50%之後或者下跌不動時,再把這隻股票買回來。然後再等待價格上漲,如此反複操作,一年下來,即使隻操作1~2次,至少也有30%~50%左右的收入。這種收益相當可觀,窮人投資者完全可以不管其他股票表現得如何精彩,隻對那些經常給自己帶來收益的“老朋友”進行投資。
這種方法使很多窮人投資者受益。它一方麵避免了經常購入自己不熟悉的股票,尤其是避免購入那些表麵上條件較好,但因為種種原因在市場上總是表現欠佳的股票。另一方麵,由於把資金集中在這些股票上進行反複的高賣低買,可以較好掌握股價變動的節奏,可以減少股票價格變動帶來的不利影響。
此外,這些股票前期的市場表現已經證明其投資價值和市場炒作規律,長期進行操作,會加深對其價格變動規律的認識。操作時間越久,越是得心應手,投資收益自然會不斷增加。正確的投資思路對投資能否成功幫助很大。如果想在投資這一行獲得成功,窮人確實應該注意養成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投資機會的思路,學會以投資者的眼光看世界。
預測市場不如應對市場
適應人群: 時刻不忘預測市場的窮人。
致富指數:★★★★★
窮人迷思: 窮人不自信,所以窮人對市場上的一點風吹草動都會作出巨大反應。對於一些所謂專家的預測,更是奉為金科玉律。聰明的富人都懂得“輕預測重操作”,他們知道預測市場不如應對市場。
亞裏士多德曾經寫道,人類天生具有預知未來的渴望。用亞裏士多德的話形容股市上因輕信預測而越來越窮的窮人投資者真是最恰當不過。
在我國,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金融係學生從一流的商學院畢業,他們學到的是同樣的投資公式,同樣的買賣策略,同樣的評估方法和同樣的預測模型。這些畢業生就是當今活躍在股市上的證券分析師、基金經理人等,他們每天的工作便是預測股市明天、後天的起落。
許多領取高薪的策略師、經濟學家等整天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尋找明日的獲利股、預測利率變化、經濟發展狀況或公司的未來走勢、政府未來的政策動向。更多的分析師們在電腦上繪製股價走勢圖,試圖預測明天股價走勢的突破點。還有人用沒有出來的複雜模型預測今後6到12個月裏將會出現的表現最佳的產業或經濟區域。其後,成千上萬的經紀人將這些賣弄學問的預測包裝後,大肆推銷,引誘投資者來購買。同樣,還有成千上萬的營銷隊伍不遺餘力地推銷這樣的市場觀點,迫切地從退休金、企業年金和保險金中套取更多的錢投入到共同基金中。
一句話,股市中各種各樣的金融機構和相關人員,他們不遺餘力地預測,目的就是要將金融產品塞給希望投資致富的窮人,其發布的所有金融信息(不論是券商建議、價格目標、市場預測、獲利預估還是投資績效等),也隻有一個目的,就是用預測來從中漁利。
這些預測如果真的有一點作用,那麼窮人花一些錢來購買也就罷了,畢竟如果這些預測屬實的話,多少可以幫助改變一下貧窮的現狀,這也是很多窮人投身股市的初衷。但是事實上,這些預測不但對窮人沒有引導作用,反而起到誤導作用。
我們可以來看一看美國股市“專家”的實際預測成績,真是慘不忍睹。90%的經濟學家沒能預測到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的不景氣。20世紀90年代初,大型投資機構曾經預測墨西哥股市的多頭市場即將來臨,但沒有多久該國政府就放任本國貨幣比索大幅貶值,並引發了有史以來最大一次的股價狂瀉。試問:誰又能預測到這一節外生枝的政府行為呢?同樣沒有人預測到美國利率會從1991年起連續7年走低。1994年到1998年間,資深市場分析師曾多次錯估空頭市場降臨的時間。很少有分析師預見到20世紀70年代末期的超高速通貨膨脹。當華爾街終於意識到通貨膨脹的上升趨勢不可逆轉時,它繼而又錯誤地預測通貨膨脹還會繼續上升,並向投資人打保票,黃金會漲到每盎司2000美元、石油每桶100美元。就在同一時期,在大部分經濟學家都對搖搖欲墜的美國鋼鐵產業不抱希望之際,鋼鐵業卻在20世紀90年代止跌反彈,再度成為全世界最有效率、最賺錢的產業。
回想20世紀70年代中期,華爾街的分析師們熱情推薦IBM又是一個例子。他們預測的前提是IBM公司年獲利將增長16%,且會持續上揚。這種“大膽”的假設把投資大眾推向了有“藍色巨人”(BigBlue)之稱的IBM上,並因此把該股價推上了九重天。對IBM獲利的預測實際上嚴重偏離了後來的事實,1997年該公司的銷售額僅是分析師預測數的17%。
實事求是地分析這些例子,得出的結論是,過度樂觀的預測根本不切合實際,窮人投資者以這種不切合實際的預測來指導他們的投資,不賠錢就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