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時間是一點一點擠出來的——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2 / 3)

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安排時間

小朋友們,告訴大家一個善於利用時間的方法,以後在做事情時,就可以按照下麵的這個標準來安排學習順序。

事實上,隻有充分認識到自己要做的事情與自己的關係,才有可能把這些事情都處理好。把我們每天要做的事情按照重要程度和緊迫程度排列順序,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類是重要而緊迫的事情,如考試、測驗;

第二類是緊迫但不重要的事情,如完成家庭作業;

第三類是重要但不緊迫的事情,如提高閱讀能力;

第四類是既不重要也不緊迫的事情,如果時間不允許可以不做。

如果你能夠按照這個順序來安排學習任務,不但可以保證把重要的事情都完成,而且能把學習安排得井井有條。

讀書這種事,對於我們小學生來說是最重要而緊迫的。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要學會強迫自己天天讀書,不要把今天的工作擱到明天。今天丟棄的東西,明天怎麼也補不上了。”

對於玩耍、逛街等事情,你們在做這些事情之前,首先要問問自己:“我有必要做這件事嗎?”“做這件事會花我多少時間?”“有沒有比這件事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我去做呢”……通過這種事前思考,你可以少做一些不重要的事情,從而提高時間的利用率。

有效利用黃金時間

每個人都有生物節律,我們小學生當然也是如此。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在相同的時間段,心情好的時候學習效率就高,情緒不穩定的時候,學習效率就低;在一天當中,早晨和夜間學習效率高,下午和傍晚學習效率低。可見,你的學習往往存在一個最佳學習時機。專家指出,對一個孩子來說,一天內有四段高效的記憶時間:

第一段:早上6~7點,適合記憶一些新的概念、新的內容。

第二段:上午8~10點,適合記憶大量基礎理論知識。

第三段:下午19~21點,適合進行綜合性知識的記憶。

第四段:晚上22~23點,適合記憶精確性高、容易出錯的知識。

當然啦,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又有所不同,有些人早上學習效率高,有些人晚上學習效率高。平時要注意自己的學習特點,掌握自己的最佳學習時間,然後把重要的學習內容安排到最佳時間裏去學習。

該玩時就痛痛快快去玩

你的時間表裏要給自己安排出玩的時間,在玩的時間裏就要痛痛快快地玩。給自己一定的自由支配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玩過之後,情緒比較穩定和愉快,就有了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就會比較願意開始較長時間的艱苦學習,學習效果也會更加理想。

避免不必要的幹擾

法國大文豪雨果在文壇上嶄露頭角的時候,經常有人來邀請他赴宴,出於禮節,雨果隻得接受,但是,他卻為此浪費了許多能夠產生創作靈感的時間。

為了避免這種不必要的幹擾,雨果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把自己的頭發剪去一半,又把胡子剃掉。當再有人來請他赴宴的時候,他便對人說:“你看我的頭發多不雅觀,很遺憾我不能去了。”邀請者隻好隻身返回。等雨果的頭發長整齊時,他已經完成了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