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設計方案(1 / 2)

火繩槍還有一個致命的問題是射速慢,這是前裝槍的通病,趙劍寒現在就是在思考如何把火繩槍改裝成後裝燧發槍。

在沒能作出雷汞火冒的時候,燧發槍就是最好的選擇,其發射原理也比較簡單,就和現在人們用火石打火是一個道理,趙劍寒記得抗倭英雄戚繼光就利用這個原理製造了地雷,憑現在的工藝水平完全可以做出來。

現在主要的難點就在於怎樣把前裝槍改成後裝槍,人類使用前裝槍有幾百年的曆史,直到十九世紀才逐步過渡到後裝槍,這並非人們的思想觀念跟不上,認識不到後裝槍的好處,而是有許多的技術難點需要克服。

其中最大的難點是密封問題解決不了,後裝槍發射藥點火的時候,由於密封不嚴,高溫火藥氣體會從後方泄漏,不僅影響射程,更嚴重的是會將射手灼傷,在金屬彈殼出現之前,後裝槍的性能還不如前裝槍呢。

銅製的金屬彈殼發射時,本身會受熱膨脹,達到了密封的效果,趙劍寒就是想利用這個原理,用黃銅來製作彈膛,讓它發揮金屬彈殼的作用。

另外趙劍寒還參考前世的軍用步槍,設計了一個槍機,由銅製圓筒和手柄組成,槍機和彈膛組成一個閉鎖結構,向前推動手柄,就可以讓彈膛和槍管緊密相聯,圓筒在外麵將它們的連接處封閉起來,形成又一道密封,射擊完之後,向後拉手柄,可以將彈膛退出來,並豎起一個角度,有利於再次填裝彈藥,有點類似於拴動式步槍。同時,槍機後退時還會把燧發槍的擊錘頂起,做好下次擊發的準備。

趙劍寒還加長了槍托,變成五六式半自動步槍同樣的槍托,這樣就可以抵肩瞄準和射擊,大大增強了射擊時的穩定性,還可以采用立姿、跪姿和臥姿三種方式射擊。

這樣一來,火繩槍就被改成了比較先進的後裝燧發槍,射擊速度可以成倍提高。原來的火繩槍隻有槍管利用上了,其他的部分都要重新設計製造,工作量還是不小的,趙劍寒趴在書桌上,開始畫設計圖紙。

至於這個設計是否成功,隻有等待試驗的情況了。試驗也要秘密進行,還需要一些工匠、設備和原料,趙劍寒隻好找父親幫忙。

上次趙振東得意的火槍陣被兒子大批了一頓,心裏十分鬱悶,這次得知兒子開始著手改進武器,趙振東非常興奮,大手一揮,派自己的衛隊隊長董雲山挑選了七名火槍使得好又忠誠可靠的親信,到倉庫裏領了三十支火繩槍、一批彈藥和其他的物資,保護兒子悄悄地到楊樹村去完成這次試驗。

趙劍寒對楊樹村並不陌生,上次到肅州城,救出來的小柱子他們八個軍人遺孤就暫時安頓在那裏。

在明王朝,收養孤兒有沽名釣譽或者私蓄死士的嫌疑,所以趙劍寒的行為很可能給趙振東帶來麻煩,李叔是一個辦事非常精細的人,就把這些孤兒安置在楊樹村,因為這裏可以說是趙振東私人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