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走上講台(1 / 2)

吃過午飯,趙劍寒隨著孫村長拜訪了其中資格最老的王鐵匠,正好,孫村長安排的其他幾個工匠也在這裏,趙劍寒恭敬地一一拜見,嘴巴裏爺爺長、伯伯短地喊個不停,搞的這些人都有點受寵若驚了。

這個時代,工匠們一直處在社會的最底層,匠戶們更是如此,他們何嚐受過這樣的尊重?盡管敬重他們的隻是一個小孩子,他們依然很感激,對趙劍寒也越發喜歡。

寒暄過後,趙劍寒述說了後裝燧發槍的設計思想,包括彈藥從槍口改為槍尾填裝、擊發由火繩點燃改為打擊火石擊發這兩項重大改進,將這種槍的優點和製作方法也詳細說了一遍,最後介紹了槍機和箭形彈的作用,當然,這一切他都是打著那個所謂的“異人”的招牌說出來的。

講完之後,他拿出了自己設計的圖紙給這些匠師們過目。這些圖紙可不是外形示意圖,是真正的工程用圖紙,這時候人們常用的毛筆顯然不適合畫圖紙,趙劍寒試驗了好多次,最後用削尖的鵝毛當筆才畫出來的。

由於精度要求相當高,趙劍寒采用了自己細化以後的長度單位:厘,一厘代表百分之一寸,大約零點三毫米多一點,還引入了小數點,但是數字還是用漢字表示的,如果用阿拉伯數字,恐怕光解釋就得用好幾天時間。

這些老匠師們雖然在武器上浸淫了一輩子,王鐵匠甚至參與過鳥銃的製作,可是後裝燧發槍起碼比火繩槍先進了兩代,許多觀念和設計都是全新的,這幾個工匠們聞所未聞,趙劍寒有些地方反複說了幾遍還是沒能讓他們理解其中的含義。

好在趙劍寒沒打算聘請他們做武器設計師,不懂就不懂,隻要他們能按照圖紙把東西做出來就行了,抱著這樣的想法,趙劍寒重點講述如何識別這種三視圖,如何使用他帶來的那把遊標卡尺,還對新的長度單位進行了解釋。

用了差不多一個下午,趙劍寒才讓他們明白了怎樣製作槍機、彈膛、機匣等金屬部件和新的槍托,工匠們決定明天上午就開工進行試製,至於彈藥,趙劍寒準備交給秦向武和吳青山來完成,畢竟他們已經接觸過小鐵箭,算是有一定的基礎吧,而董雲山他們幾個護衛則負責試射和射擊場的保衛。

吃晚飯之前,兩名護衛帶著秦向武和吳青山來到了楊樹村,他們倆還帶來了趙劍寒定做的十把遊標卡尺和一百支小鐵箭。趙劍寒帶著他們倆和楊樹村的這幾位老匠師見了麵,大家都是同行,有許多共同的話題,很快就打成了一片。

趙劍寒向秦向武和吳青山詳細講解了自己設計的箭形彈的結構,要求他們想辦法製作,直到這時,他們才知道小公子定製小鐵箭不是為了好玩,而是要製造殺人的武器。不過他們已經知道了趙建寒的身份,認為這是軍隊的武器實驗,除了對主事者是一個孩子感到驚訝,倒是沒有其他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