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製度(1 / 2)

當太陽再次升起來的時候,趙劍寒讓董雲山安排專人負責接回曾昌嘯的家眷,並將虎頭山上的那批絲綢秘密運到一個曾昌嘯指定的地方進行交割,然後與老管家趙民商議,在山莊的原住民中找到一個機靈的夥計作為與曾昌嘯的聯絡人。

處理完曾昌嘯的事情之後,趙劍寒再次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之中。

馬上就會有大量的人手來到臥虎山莊,一部分青壯會補充到山莊護衛隊,護衛隊的營房正在加緊施工,過一段時間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新兵的訓練還是由董雲山他們幾個教官負責,經過前期的摸索,教官們已經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和流程,基本上不需要趙劍寒來操心。

工匠們的人數也會增加不少,為了提高工作效率,趙劍寒準備製定更加合理的管理製度,他將工匠們按照工種分開,成立各種專業工作組,由威信最高的工匠出任組長,配備大量的學徒工,完成相應的任務。

同行們聚在一起可以相互切磋技藝,共同提高,趙劍寒希望現有的工匠們能夠負起責任,把臥虎山莊特有的流水線式的生產方式傳授給後來者,幫助他們理解新的度量衡,學會識別和運用標準的圖紙,培養分工協作的意識,改變以前單打獨鬥的工作模式,盡快融入集體之中。

趙劍寒暫時設置了木工、土木工程、冶煉、礦業、材料、機械這幾支專業工作組,其中木工組主要由木匠及其學徒組成,製作各種木製品;土木工作組主要由泥瓦匠組成,是建築工程的主力;鐵匠們組成機械加工隊伍,而水泥和玻璃生產人員組成材料工作組,其他的專業工種以此類推。

如果有些項目需要多個工種配合才能完成,那就成立專門的項目組,由項目負責人選擇自己心儀的人員組成,項目完成以後,項目組解散,成員回歸各自的工程隊,這樣的管理模式更加合理,也可以提高工匠們的工作效率。

為了鼓勵工匠們提高自己技能,趙劍寒設計了各種專業職稱,從低到高分別為學徒、三級技工、二級技工、一級技工、二級匠師、一級匠師、大匠師,每個級別製訂了不同的技能標準,主要是以加工精度、熟練程度和傳授弟子三個方麵加以考核。

工匠們的工資由基本工資、勞務工資和技能工資三部分組成,隻要是臥虎山莊聘用的員工,每個月都會發給基本工資,其數額可以維持一個人最基本的生活,保證工匠們發生生病等意外的時候不至於完全沒有收入。

勞務工資是根據工作量來的,體現了多勞多得的原則,技能工資是按照職稱發放的。此外趙劍寒還製定了相應的勞保福利,每年免費發兩套工作服,所有人看病吃藥的費用都由山莊負責,免除了大家的後顧之憂。

匠師級別的技能工資比技工高出一大塊,除了要求手藝高超之外,還要考核其帶徒弟的水平,隻有教出來的徒弟中有三人達到二級技工標準的工匠才能被評為匠師,趙劍寒希望通過這種方式鼓勵工匠們把自己的獨門絕技傳給徒弟們,打破中國千百年來形成的手藝傳承方麵的規矩,讓更多的絕藝不至於失傳。

大匠師級別隻有做出了重大發明創造、大幅改善加工工藝、能顯著提高效益的人才能獲得,大匠師終身享受高額的津貼,目前隻有秦向武和吳青山兩人因為獨自發明了新的箭形彈加工技術,滿足了這個條件,有資格擔當大匠師的稱號。

為了鼓勵創新,趙劍寒規定每個人都可以將自己的建議和想法提交給工匠的總負責人馬濤,任何人都不得阻攔,馬濤每個月都要將工匠們的提議進行彙總,交給趙劍寒審閱,一旦獲得批準,該工匠就被任命為項目負責人,山莊提供項目所需的各種資源,支持項目的運作。

如果該項目獲得成功,會根據項目組每個人的貢獻進行獎勵,同時這也是工匠職稱晉升的重要依據。

作為一個穿越人士,趙劍寒比同時代人最大的優勢就是他知道社會和技術發展的方向,可以判斷出各種提議是否有合理,在目前是否能實現,還能提出針對性的指導意見,引導工匠們的研究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當然,趙劍寒也沒有忘記其他人,參照工匠的工資標準,他為山莊的管理人員也製定了薪酬級別,分為了三檔,趙民、馬濤和趙木他們作為高級管理人員,其的工資包括基本工資和崗位津貼,加起來相當於二級匠師的收入,經過培訓上崗的財務和倉儲管理人員的工資相當於技工,普通的服務人員(仆人)也有基本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