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滿懷信心(1 / 2)

目前全世界都沒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地質勘探理論,趙劍寒自己也是因為前世在這附近工作過,才記得一些主要礦藏的分布情況,其理論知識比其他人多不了多少,楊誌信和湯懷仁能夠根據以往的經驗,總結出一套非常實用的探尋煤礦的辦法,實屬難能可貴,盡管這套方法並不完善,也隻對那些露天礦藏有效,但是直到二十一世紀,人類發現和利用的大部分礦藏都是露天的,所以趙劍寒給與了他們極高的評價。

楊、湯二人未曾想到自己的一點“小聰明”居然獲得了小東家的高度讚揚,有點受寵若驚,等聽到趙劍寒對鐵礦石、銅礦石等常用礦石的描述,更是佩服這個小東家豐富的學識,倆人逐漸從自卑的心理走出來,和趙劍寒進行熱烈的討論。

趙劍寒覺得自己撿到寶了,現代工業的發展離不開各種礦產資源,他準備成立一支礦產勘探隊,就以楊、湯二人做正副隊長,在自己的指導下勘探祁連山脈那豐富的自然資源,當然這是後一步的打算,目前當務之急是鐵礦的開采和硫磺等礦藏的探查。

討論到尾聲的時候,趙劍寒看到湯懷仁年輕一些,打算派他帶隊前往硫磺山,開發那裏的硫磺礦,就對他說道:“湯師傅,有件事……”

還未等趙劍寒說完,湯懷仁急的直擺手,說道:“東家,這個稱呼小人可擔當不起呀,有什麼事您就直接吩咐小人就可以了。”

趙劍寒一愣,隨後想到在這個時代“師傅”這個稱呼不是隨便叫的,對工匠的稱呼都是王鐵匠、李木匠之類由姓氏和職業組成,這讓趙劍寒很不習慣,隨著工業的發展,分工越來越精細,許多職業都是以前沒有的,所以在臥虎山莊趙劍寒與工匠們交流的時候就用上了“師傅”這個稱呼,工匠們開始也很惶恐,到後來他們明白“師傅”隻是對匠人的尊稱後,覺得使用起來很方便,於是就流傳開來,而湯懷仁他們是剛來的,對“師傅”的稱呼比較敏感。

“我們這裏都是這麼稱呼的,沒什麼擔當不起的,你們以後習慣了就好。”趙劍寒笑著解釋了一下,繼續說道:“我得到可靠的消息,在我們的南麵二百多裏地,有一坐硫磺山,我想請湯師傅辛苦一趟,去看看那裏是不是真的有硫磺礦。”

入鄉隨俗,既然這裏有這樣的習俗,湯懷仁也就不再堅持,接受了“師傅”的稱呼,不過他的心裏還是感覺到了這裏對他們這些工匠的尊重,心裏暖乎乎的,聽到趙劍寒的吩咐,趕緊拍著胸脯答道:“沒問題,那裏既然叫硫磺山,多半出產硫磺,小人一定想辦法幫東家把它找出來。”

硫磺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其刺鼻的氣味就是它的標誌,有了明確的線索,湯懷仁對找硫磺礦很有信心,至於兩百多裏的山路對他們這些人來說不算什麼。

趙劍寒點點頭,轉頭對楊誌信說道:“楊師傅,我們這裏還需要用到石炭,請你在附近探查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一個大一點的石炭礦,從山外麵運過來實在是太不方便了。”

楊誌信已經年近四十,人生的經曆也比較坎坷,進入到北方建工之後才安定下來,不再為吃穿的問題發愁,甚至開始考慮娶妻生子了,這次奉調來臥虎山莊,他的心裏七上八下的,誰知道在這連綿起伏的大山裏,等待自己的又是怎樣的命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