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林隔著玻璃,望著車外,有點憂心忡忡。
“估計,這場雨,要下到下午去了,也不知道會不會引發山洪。”
李景明從後視鏡裏看著她,道:“袁總,稍安勿躁哦。恕我直言,你有些心亂,心緒不寧呢。這是不是跟單身有關係?你不是講究修行嘛,其實,修行與生活是一體的,修行的目的,也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離開了生活談修行,總不免是在逃避問題。”
袁林哈哈樂了,說:“是有那麼一點,我自己也知道。小晴,阿姨這是不是早更……我逃避什麼,也無處可逃……修行是什麼,是不是非得要脫離了生活,跑到廟裏、道觀裏拜神念經呢,是不是一定要專職打坐、閱讀靈修書呢?不是。心境好的時候,我把煮飯、洗碗,洗衣服、做家務,也當做一種修行。當生活出現了問題,我們總感覺是生活的問題打亂了我們的修行,其實不然。”看得出,她是一個樂天派。可能是情緒化的原因,她的思維,有點跳躍。
李景明說:
“說到修行,總會讓人想到偏安一隅的山林隱士,鬼穀子,竹林七賢……他們幕天席地、靜坐、行腳,苦苦思考宇宙中生的意義。然而修行的定義絕非如此狹隘,在生活中修行,不知要比那些躲起來獨善其身的人要勇敢多少倍,他們平衡著工作與家庭、壓力與健康、與欲望、無常與情緒苦樂……在這些錯綜複雜的關係中,尋求平衡,反而更能讓他們看清生活如實的本貌。會好的,袁總。”
“李書記,謝謝!你雖然是初來乍到,但是官聲非常不錯!關於你的言行舉止,鄉親們已經樂於傳頌。小女子萬般無奈,希望你能夠助我一臂之力,萬分感激……”後座傳來抽泣聲。
生活的日常,無非二種:一種是快樂地過窮日子,一種是苦逼地過困難日子。哪一種會更有味道?
你選擇哪一種答案就是哪一種存在。
“你是英雄,有魄力,有毅力,有眼光,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李景明說。
這不是應景的話。
“我算什麼英雄咯。農民是真正的英雄!老毛的這句話,對到骨子裏頭……說起農村人的小農意識,種茶樹和油茶這事兒最氣人!我每一百株油茶樹苗,花三百塊錢買來的,請他們栽樹,他們一捆一捆領過去,栽什麼栽!一捆一捆地,丟到水溝裏,後來被我發現了,幹脆,把樹苗全部埋到土窩裏,找也找不到。就這樣,他們為了七十塊錢人工費,硬生生讓我損失三百七。這還不算……我請他們施肥吧,化肥一包包扛回家去,還回過頭來找我要工錢。這算什麼善良?什麼耕讀傳家?!人性啊,已經退化成這樣,醜惡到令人發指。”還好,她沒大哭出來。
“有這種事兒?這一帶的鄉民不是很淳樸嗎!”楊凡聽得氣不打一處來,李景明聽得更是汗毛直豎。
這事兒居然會發生在他的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