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官經:希望之所在(1 / 2)

隻要有動態、有改革,春風吹來,那就值得去期待,也是他們這些公務員們努力向上爬的動力和希望之所在。回過頭來說,要是體製依然是那般固化,像他們這些年輕人,是完全沒可能爬上去的,但現在不一樣,機會和機遇多多,隻要想做事,隻要能做事,不知道會造就出多少有作為的好官。

這是官經。誰說不是呢。

老蕭今日,首先看到了成就,而這種實實在在的成就,在特定環境下,被酒精一發酵,心裏有一股蟄伏很久了的衝動,就被點燃了。他揪著這個機會,欲跟書記一吐為快。

“我是1980年參加高考的,那一年屬於高考恢複後的第四屆高考,當時高考還是大中專一張考卷……我高中畢業後,直接考上了中專,在當時,是一件不易和榮耀之事,若在現在,大概相當於重點一本的大學了,1980年,全國招生人數是28.1萬人,2010年一本招生人數就達到了90萬人……你們都想不到吧,我在中專,學的是工業財會專業,讀了兩年,1982年畢業,當時我20歲……那時候,咱們國家大中專生還不多,各行各業都需要,因此國家對畢業生包工作分配。按照所學專業,理應到工業企業工作,可是那年我們縣裏出了一個相當混蛋的政策,不論所學何種專業,所有回縣的大中專畢業生,一律到人民公社工作,稱之為下基層。”

“天之驕子,就這樣下來了?”

此時,李景明很樂於做一個傾聽者。

“你們聽我說嘛。也是在無奈之下,我被分配到了一個偏遠山區的公社,當了一名在群眾眼裏很了不起的公社幹部……第二年,也就是1983年,在撤社建鄉的機構改革中,擔任了鄉團委書記,1984年入黨後,兼任鄉黨委秘書,屬一般幹部。我沒有你這樣好命哦,當時組織人事管得很緊,經常有一個詞叫“人事凍結”,想挪個窩,想都不用想,都挪不動的。於是,我在鄉裏工作一呆就是五年……愁腸百結啊。之所以稱它是混蛋政策,首先,我並不是怕農村艱苦,而是不能認同土政策對基層的理解,難道工礦企業就不是基層了嗎?其次,不能認同對大中專畢業生所學專業的糟蹋;再次,是直接改變了我的命運,我的同學有很多後來都是高級會計師了。如果不是到基層,我可能已經成為一名高級會計師、經濟師啦。”

蕭誌祥歎著氣,手裏的煙頭被咬扁了,還夾在指間,難怪,他的食指和中指熏得焦黃。

“後來呢?怎麼樣啦?”何俐饒有興趣,像讀一本參考書。

“後來啊,1987年4月,縣總工會向組織部要一名文案人員,組織部偏偏選中了我,我就被調到了縣總工會,任辦公室主任。縣總工會是一個科級單位,工會主席僅相當於科長,辦公室主任屬縣裏的股級幹部,在中國公務員的序列中,沒有這一級,還是一般幹部。有誰知道,這個辦公室主任的職務,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成了事實上的常任製,整整幹了十三個年頭。起初,我還一直懷揣夢想,尋機會到企業做會計工作,謀求專業對口,總覺得不應荒廢原來的學業。隨著時間的流逝,就不再抱幻想了。到工會的前幾年,經曆過兩任工會主席,他們有事業心、有責任感,工會活動在全縣開展的有聲有色,職工有了委屈有了困難,經常來找工會,他們也敢於為職工說話,敢於出麵找有關方麵協調解決,使我對他們產生了敬佩之情,也感覺到工會工作的學問精深,導致我萌生了把這個工作一直做下去的想法,哈哈,重新燃起了理想的火焰,揚起了奮進的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