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展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他的眼裏,保證女兒快樂而健康的成長,是頭等大事,是最重要的事情。他說:
“你這小丫頭,說啥?!你敢!”
他用右手拍拍小瑜的肩膀,還不是希望寶貝女兒有一個順風順水的人生?“別信他們的,孩子。那些人,從來不做實事,專騙旁人供養,他們愛好與人為師,自己都不能解脫,還耽誤旁人生死。有句老話說得好:此行不如做賊,實為迎麵竊取。可恨的是,這些人,迎麵竊取還振振有詞,說什麼修道要法侶財地,賺點錢是為了積聚修道用的錢,無財不養道……還說什麼慕道先棄家,棄家之後可舍身,舍身之後才訪道,訪道明理才修真。哈哈!慕道先齊家,齊家捎帶著也修身,有趣。可笑。”
一個盡職盡責的老父親的慈愛,躍然而出,盈滿胸腔。
李景明聽著他的這一番宏論,不置可否。
曾昭展書記說著說著,慢慢地才反應過來,道:“你說曾平?這個道人,不是看著他這一次在山門改建中大出血、想趁機誆騙曾平的一些錢吧?不行,我得提醒、警示一下……按他們的說法,難不成,腰纏百十萬貫的人,都去跨鶴飛升作天尊?!哈哈!”
李景明適時接言,道:“其實不是這樣的,哥哥。這個得道高人,叫元真道長,是南山道學院的院長呢!童顏鶴發,神采奕奕,他的很多道理都很精到!他以弘道、度人處世行道。我們的確可以在他身上感受很多很有新意的東西……他不是靠香火謀生的道士,弘道就是為了度人。很難得。”無論什麼事情、還是什麼人,隻要能夠出自李景明的口,總是可以追本溯源,客觀地還原真相,回歸本真的。
所以,李景明能夠深得曾昭展的信賴,這並不是偶然的,而是久經考驗、多次印證的。
不容易啊!世上從來就沒有輕而易舉的成功。
“噢?經你這麼一說,我倒想見見這個元真道長。他跟曾平是什麼關係?”李景明的解釋,引起了曾昭展的關注。
“好像是純粹的朋友關係吧,應該不存在什麼金錢交往。如果是為了圖財錢,道長就不是道長了,按理,他也不會缺錢……據我所知,曾平深受點撥,對元真道長頗為尊敬,照顧得也很周到,這是一種覺醒、進步和成長,是一件不錯的好事情。”李景明據實說了。
“哦!這還差不多。讓他安排一下吧……就安排剪彩那天。”曾昭展細嚼慢咽,邊吃邊說。
“嗯。”李景明答應著,記住了。
很快地,大家都吃完飯。時候還早,鄧向陽提議,大家到隔壁四樓的“茶藝居”去喝茶。這樣一來,自己就可能有更充裕的時間來展示自己,有更大的空間可以發揮,不亦樂乎。
曾昭展點頭答應了。午餐後的時間很充裕,曾昭展說:“抓工業,我們可以稱得上是門外漢,想多聽聽你這個專家的想法。”確實,取長補短,他正想繼續聽聽鄧向陽對於提振本土工業的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