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龍脈(1 / 2)

李景明對陳繼發在任上受到排擠和碾壓、除了同情還是同情,轉念一想,給他注射了一支強心劑:“剛剛廖鵬主任跟我說了,跟他一起來杉橋的,還有二個是紀委的幹部,你的死對頭尹同軍,這次必定自食惡果、跑不脫了。”

“真的?阿彌陀佛!”陳繼發聞言,眼珠子發出精光來,他長舒了一口氣,說:“他實在是作惡多端,為害一方。這一回,他為了迎合某些利益集團,維護自己的利益輸送,以響應國家的號召的名義,大搞退耕還林,騰籠換鳥……還不是為了利益。我心知肚明,可是鬥不過、按不住啊,他們的勢力太強大。他說,這是奉了市裏的指示精神而行事的,我除了據理力爭,向上麵反映、在過程中百般推諉拖延,也沒有別的好法子。”

李景明最不恥這樣的蠹蟲了,罵道:“狗東西,不知道害了多少人。”

“可不是?他們這樣做,的確很高明。一可以把農民手中這幾年積攢的錢悉數擠出來,因為煤礦裏每年都會有一些零頭八碎的錢分到當地村組,不分多少罷了,他們手中肯定有了一點點積蓄,通過這次搬遷,一筢子搭出來。二、拆房建房可以帶動當地相關產業迅速發展,帶動很不錯的新商機。三、為此借貸的農民會有經濟壓力,而盡力掙錢還債。四、農民還會為樓房裝修、更換電器、家具等再投入,進一步拉動內需,滿足需求。五、這些失地農民,總得生活,他們會四處外出打工,或者積極下礦井,以養家糊口,會減輕本地勞動力就業壓力,促進勞動力的進一步轉移,對本地經濟發展會有一定的意義,對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勞動力缺乏會有很大的幫助。六、農民不再種地,打破了自給自足的經濟,一日三餐什麼都得拿錢買,無疑,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陳繼發的心裏,倒是有一本明白賬。

李景明神情關切的看著他,鬱鬱地說:“可是,就我了解,像那邊躺下的二位一樣,絕大部分農民的經濟是脆弱的,生活是不富裕的。因為地裏沒有產出,他們僅有的一點積蓄,都是從口中摳出來、一點點積攢,防備疾病、災難,以及用來為子女上學或養老之用的,根本沒有多餘的錢再來買東買西啊,更別說買新增麵積的樓房了。”

“唉……不瞞老弟說,他們這樣搞下去,不是為民謀利,純粹是與民爭利,陷民於極度貧困之中,剝奪村民僅有的一點幸福感。農民是最講究實在的,他們不需要虛假的門麵,不需要光著膀子穿西裝。假如再集約了農民的土地,我們的經濟堪憂啊……有那麼多地方容納農民就業嗎?這是要讓農民都顛沛流離、四處謀生去嗎?假如農民失去了土地,他們不僅失去了最穩定的生活來源,而且會有大批農民根本無法就業而閑蕩於社會,一旦社會不穩,大批無業又貧困的農民,就會加劇整個社會的動蕩,甚至成為動蕩的主力,把不滿與憤懣傾瀉到社會,到那時悔之晚矣……還談什麼安居樂業哦。”